獨善其身
【成語】:獨善其身
【拼音】:dú shàn qí shēn
【解釋】:獨:唯獨;善:好,維護。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。現指隻顧自己,不管別人。
【出處】: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”
【示例】:~盡日安,何須千古名不朽。 ★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七回
【近義詞】:自得其樂、潔身自好、自私自利
【反義詞】:助人為樂、舍己為人、見義勇為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個人修養
【英文】: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during chaotic times
【俄文】:думать тóлько о самоусовершéнствовании
【成語故事】:戰國時期,孟子勸宋勾踐到別國去遊說仁學。宋勾踐向孟子請教如何遊說。孟子說:“尊崇儒道,樂於仁義。君子為人,窮困時不要失掉仁義,得誌時不要失去理智,這樣窮困時能獨善其身,自得其樂,得誌時能兼顧天下的利益。”
(獨善其身,獨善其身)
本指註重自身修養,保持節操。後亦指怕招惹是非,隻顧自己好,不關心身外事。
《北史·袁翻傳》:“翻名位俱重,當時賢達鹹推與之。然獨善其身,無所獎拔,排抑後進,論者鄙之。”
李大釗《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》:“新時代的青年,單單做到‘獨善其身’、‘潔身自好’的地步,能算盡了責任的人麽?”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六章:“我和劉麗找到她,告訴她整個社會不改好,個人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。”
阅读:260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