仡仡

ok8.org > 詞典 > 仡仡

I

1.壯勇貌。

《書·秦誓》:“仡仡勇夫,射禦不違,我尚不欲。”

孔傳:“仡仡壯勇之夫,雖射禦不違,我庶幾不欲用。”

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昔秦穆公說諓諓之言,任仡仡之勇,身受大辱,社稷幾亡。”

宋曾鞏《祭歐陽少師文》:“公在廟堂,總持紀律……獨立不回,其剛仡仡。”

章炳麟《徐錫麟等哀辭》:“仡仡秋子,風霆流形。”

2.高聳貌。

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崇墉仡仡。”

高亨註:“仡仡,同屹屹,高聳貌。”

3.勤苦貌。仡,通“劼”。

《晏子春秋·內雜下六》:“名山既多矣,松柏既茂矣,望之相相然,盡目力不知厭,而世有所美焉,因欲登彼相相之上,仡仡然不知厭。”

吳則虞集釋引蘇輿雲:“‘仡’與‘劼’同義。‘仡’、‘劼’一聲之轉。

《小爾雅》:‘劼,勤也。’《廣韻》:‘劼,用力也。’”明唐順之《答王南江提學》:“千金之子,苦身仡仡,以程錙銖,日夜若不足藉。”

清李慈銘《越縵堂讀書記·明儒學案》:“高宗純皇帝昌明正學,大闡群經,士子服教畏神,弦誦仡仡,老死相守。”

4.恐懼不能言貌。

《古文苑·王褒<僮約>》:“讀券文遍訖,詞窮咋索,仡仡扣頭,兩手自搏。”

章樵註:“仡,音屹。恐畏不能言狀。”

II

船行搖動貌。

唐柳宗元《晉問》:“巨舟軒昂,仡仡迴環。水師更呼,聲裂商顏。”

阅读:1210

●仡仡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