謏聞
(謏聞,謏聞)
1.小有聲名。
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發憲慮,求善良,足以謏聞,不足以動眾。”
鄭玄註:“謏之言小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謏之言小;聞,聲聞也。”
元劉壎《隱居通議·雜錄》:“近年士風盛而古意衰,習競浮華,辭昧體要,真材不足以勝,謏聞雷同,反得以敝帚倖出。”
清劉大櫆《方府君墓誌銘》:“雖士之修身潔行,非以謏聞而駭俗。”
2.孤陋寡聞。常用作謙詞。
《南齊書·陸澄傳》:“澄謏聞膚見,貽撓後昆,上掩皇明,下籠朝議。”
宋王禹偁《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》:“臣掖垣備位,論譔非工,受明命之已行,率謏聞而塞職。”
元張起巖《濟南路大都督張公行狀》:“故詳錄其實,而以謏聞附,庶備宗工鉅儒之采擇雲。”
清錢謙益《蘇州府重修學誌序》:“則姑述其謏聞以告於鄉之子弟,其亦可乎?”
阅读:114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