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鐘暮鼓
【拼音】:chén zhōng mù gǔ
【解釋】:暮:傍晚。佛教規矩,寺裏晚上打鼓,晚上敲鐘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。
【出處】:唐·李鹹用《山中》詩:“朝鐘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雲長掛情。”
【示例】:但見丹霞翠壁遠近映樓閣,~杳靄羅幡幢。 ★宋·歐陽修《廬山高》詩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比喻令人警悟的話
【英文】:the matin bells and vesper drums--daily call to religious life
【成語故事】: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,在長約一公裏山崖上,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,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,寺內供奉的是盧舍那佛,高17米。杜甫作《遊龍門奉先寺》描寫僧侶的晨鐘暮鼓生活:“天闕象緯逼,雲臥衣裳冷。欲覺聞晨鐘,令人發深省。”
1.語本唐李鹹用《山中》詩:“朝鐘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雲長掛情”。佛寺中晨撞鐘暮擊鼓以報時,後因以“晨鐘暮鼓”謂時日推移。
元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一摺:“這些時想晨鐘暮鼓,馬足車塵,細看來恰便似雲影空中盡。”
2.比喻令人警悟的話。
清宣鼎《夜雨秋燈錄·玉紅冊》:“三復此編,可當晨鐘暮鼓,喚醒眾生。”
清青城子《誌異續編·監生》:“狐之現身說法,不啻晨鐘暮鼓。”
阅读:188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