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
亦作“楞迦”。
1.山名。梵文音譯。在古師子國(今斯裏蘭卡)境。相傳佛在此山說經。
宋王安石《化城閣》詩:“楞伽海中山,杳出霄漢上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八:“若非圓寂光中客,定是楞迦峰頂人。”
2.指《楞伽經》。梵名。有四種漢文譯本,今存三種。此經提出五法、三性、八識等大乘教義,後人在詩文中常有徵引。
唐韋應物《寄恒璨》詩:“今日郡齋閒,思問《楞伽》字。”
明高啟《楞伽寺》詩:“《楞伽》義未曉,塵累方自恥。”
清姚鼐《法源寺》詩:“欲偕投紱老,終日問《楞迦》。”
章炳麟《大乘佛教緣起考》:“法相名為《瑜伽師地》,雖與瑜伽一派有殊,然《楞伽》已有‘瑜伽師有幾’之文。此則提婆以前已取瑜伽之名。”
阅读:10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