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中
(適中,適中)
亦作“適衷”。
1.既不是太過,又不是不及。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循天之道》:“高臺多陽,廣室多陰,遠天地之和也,故人弗為,適中而已矣。”
《北齊書·杜弼傳》:“奚取於適衷,何貴乎得一。”
宋龔鼎臣《東原錄》:“是知天下鉅細事,惟適中可以久而不廢。”
明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史書佔畢一》:“自漢而後,歷代史臣,壹規班氏,詎皆聾聵,要在適衷。”
王西彥《古屋》第一部二:“他的身材適中。”
2.謂地理位置不偏於哪一面。
明孫傳庭《趣赴保任謝恩疏》:“即臣兼管直省屬地頗寬,駐紮衙門似宜適中,以便調度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四》:“由所居至縣城,其地適中,過必憩息。”
巴金《第四病室》第四章:“他的茶館地點適中,又寬敞,所以生意好。”
阅读:146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