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礧

礧字的筆畫:20畫;

I

lèi

ㄌㄟˋ

〔《廣韻》盧對切,去隊,來。〕

亦作“礌”。亦作“礨”。

1.轉石;以木、石下投。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礧石相擊,瑯瑯磕磕。”

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“左太沖作《三都賦》初成”劉孝標註引《思別傳》:“初作《蜀都賊》雲:‘鬼彈飛丸以礌礉,火井騰光以赫曦。’”

2.自高處投擊敵人的木、石。

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上·杜篤》:“一卒舉礧,千夫沈滯;一人奮戟,三軍沮敗。”

李賢註:“礧,石也。”

《宋書·沈慶之傳》:“山多木石,積以為礧。”

北周庾信《擬詠懷》之二七:“羅梁猶下礌,揚排久飛灰。”

II

lěi

ㄌㄟˇ

〔《廣韻》落猥切,上賄,來。〕

亦作“礌”。

1.大石貌。參見“礧硌”。

2.不平貌。參見“礧磈”。

3.堆積;堆砌。

元虞集《橐佗圖贊》:“有服維佗,礧肉戴崿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九:“餘賊三路狂奔,所過皆戔道壞梁,礧木石。”

4.見“礧落”。

III

léi

ㄌㄟˊ

〔《集韻》盧回切,平灰,來。〕

亦作“礌”。

1.撞擊;沖擊。

2.碾;磨。

元王禎《農書》卷十六:“礧穀器,所以去穀殼也,淮人謂之礱(力董切),江浙之間謂之礱(盧宋切)。”

3.舂;搗。

4.木石製磨穀用具。

元王禎《農書》卷十六:“﹝礧穀器﹞北方謂之木礧,石鑿者謂之石木礧。”

阅读:1399

●礧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