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登

登字的筆畫:12畫;

I

dēng

ㄉㄥ

〔《廣韻》都滕切,平登,端。〕

亦作“豋”。

1.古代祭器名。

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卬盛於豆,於豆於登。”

毛傳:“木曰豆,瓦曰登。豆,薦葅醢也;登,大羹也。”

2.升;上。

《易·明夷》:“初登於天,後入於地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傷逝賦》:“晨登南山,望彼中阿。”

唐韓愈《送惠師》詩:“遂登天臺望,眾壑皆嶙峋。”

《說嶽全傳》第十五回:“一日,老狼主登殿。”

葉聖陶《北上日記·一月七日》:“至十時乃登輪。”

3.進獻;進入。
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夏之月﹞農乃登麥。”

鄭玄註:“登,進也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仲夏》:“農乃登黍。”

高誘註:“登,進。植黍熟,先進之。”

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:“錦繡登廟,貴文也;圭璋在前,尚質也。”

高誘註:“登,猶入也。”

4.增加。
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陳氏三量,皆登一焉。”

杜預註:“登,加也。加一,謂加舊量之一也。”

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夫德儉而有度,登降有數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上》:“登謂增其數,降謂減其數也。”

唐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牲肥酒香,樽爵靜潔,降登有數,神具醉飽。”

5.引申為補充。

清顧炎武《軍制論》:“五年一閱,汰其羸,登其銳,而不必世其人。”

6.成就;完成。

《書·泰誓下》:“爾眾士其尚迪果毅,以登乃辟。”

孔傳:“登,成也。成汝君之功。”
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“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,登是南邦,世執其功。”

毛傳:“登,成也。”

鄭玄箋:“成法度於南邦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名實》:“吾見世人,清名登而金具入,信譽顯而然諾虧。”

7.指形成。

《史記·樂書》:“化不時則不生,男女無別則亂登,此天地之情也。”

張守節正義:“登,成也。”

8.高。

《國語·晉語九》:“﹝君子﹞哀名之不令,不哀年之不登。”

韋昭註:“登,高也。”

《文選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“涉三皇之登閎。”

李善註引韋昭曰:“登,高也。”

9.登記;記載。

《周禮·秋官·司民》:“掌登萬民之數,自生齒以上,皆書於版。”

唐杜甫《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》:“白頭遺恨在,青竹幾人登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五回:“趙堂官即叫他的家人傳齊司員,帶同番役,分頭按房,查抄登賬。”

10.指登載,刊登。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曹聚仁》:“舊詩一首,不知可登《濤聲》否?”艾蕪《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》:“很使我高興,文章登出來了。”

11.成熟;豐收。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五穀不登,禽獸偪人。”
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歲登穀豐,乃始縣鐘鼓,陳幹戚。”

高誘註:“登,成也。年穀豐熟也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耒水》:“溫水所溉,年可三登。”

唐韓愈《請上尊號表》:“由是五穀歲登,百瑞時現。”

金黨懷英《和道彥至》:“尚喜年登更冬暖,敢論人厄與天窮。”

清王士禛《居易錄談》卷中:“穀耗不登,米價翔貴。”

12.登天。指死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年》:“戊子,逢公以登,星斯於是乎出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昔戊子之日逢公死,其神以此日登天。”

13.猶在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福祚之不登叔父,焉在?”杜預註:“言福祚不在叔父,當在誰邪?”

14.取的敬辭。
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夏之月﹞命漁師伐蛟、取鼉、登龜、取黿。”

鄭玄註:“龜言登者,尊之也。”

《通典·食貨十一》:“工商能采金銀銅錫,登龜取貝者,皆自占司市、錢府,順時氣而取之。”

宋蘇轍《類篇敘》:“昔周公之為政,登龜、取黿、攻梟、去蛙之說,無不備具。”

15.加封;升任。

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宋女至而好,惠公奪而自妻之。生子允,登宋女為夫人,以允為太子。”

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子文無欲卿相,而三登令尹。”

《北齊書·後主斛律後傳》:“祖孝徵請立胡紹儀,遂登為皇後。”
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貞介》:“張鎬起自布素,一二年而登宰相。”

16.進用;選拔。

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“善者早登,否者早去。”

南朝梁劉孝標《廣絕交論》:“是以王陽登則貢公喜,罕生逝而國子悲。”

宋蘇軾《議學校貢舉狀》:“特願陛下留意其遠者大者,必欲登俊良,黜庸回,總覽眾才,經略世務。”

《花月痕》第七回:“登劉蕡於上第,許仙人為狀頭。”

17.引申為招用,招降。

明宋濂《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》:“吳虜逞虐,登我叛臣;屢啟兵釁,來毒烝民。”

18.登時;立刻。

《三國誌·吳誌·鍾離牧傳》“遷南海太守”裴松之註引晉虞預《會稽典錄》:“牧遣使慰譬,﹝曾夏等﹞登皆首服,自改為良民。”

《玉臺新詠·古詩〈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登即相許和,便可作婚姻。”

《北史·劉尼傳》:“賀及渴侯登執宗愛、賈周等,勒兵而入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宋順帝昇明元年》:“六月,甲戌,有告散騎常侍杜幼文……遊擊將軍孫超之與阮佃夫同謀者,帝登帥衛士,自掩三家,悉誅之。”

胡三省註:“登,登時;登時,猶言即時也。”

19.達到。

《陳書·宣帝紀》:“軍士年登六十,悉許放還。”

宋範仲淹《宋故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神道碑銘》:“無復鬥兵於中原者,登九十載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五三回:“我這裏人,但得年登二十歲以上,方敢去吃那河裏水。”

20.謂科舉考試中選。亦泛指錄取。

唐韓愈《唐故秘書少監獨孤府君墓誌銘》:“卓然早成,年二十四登進士第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李謫仙醉草嚇蠻書》:“李白道:‘目今朝政紊亂,公道全無,請托者登高第,納賄者獲科名。’”

21.超過。

唐陳子昂《諫靈駕入京書》:“況我巍巍大聖,轢帝登皇,日月所照,莫不率俾。”參見“登三”。

22.踏上。

唐杜甫《石壕吏》詩:“天明登前途,獨與老翁別。”

《敦煌曲子詞·菩薩蠻》:“唯念離別苦,努力登長路。”

宋文同《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》詩:“行復登長途,貌展心甚縮。”

23.猶相等,符合。

《水滸傳》第十四回:“吳用尋思道:‘晁蓋我都是自幼結交……他的親眷相識,我都知道,不曾見有這個外甥。亦且年甲也不相登,必有些蹺蹊。’”

24.踩;踏。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穀水》:“成都王穎,使吳人陸機為前鋒都督伐京師,輕進,為洛軍所乘,大敗於鹿苑,人相登躡死於塹中,及七星澗,澗為之滿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一回:“藍嫂,你聽聽,不是貓把瓦登下來了哇?”趙樹理《李家莊的變遷》九:“自從日本進攻以來,我一直悶了幾個月,這一下子我才算登著底了。”

25.穿(鞋、褲等)。

《西遊記》第四十回:“褪了僧鞋,登上無憂履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“腰繫雙股鸞帶,足登薄底快靴。”
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二:“老三慌手忙腳的登上褲子,下了床。”

魏巍《東方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小嘎子登上開花鞋,提著小破襖,在前面領著小雪。”

26.蹲;呆。

明馮夢龍《山歌·熬》:“二十姐兒睏弗著在踏床上登,一身白肉冷如冰。”

《黃繡球》第十九回:“我看他家正主兒幾個人,既然日夜的登在黑暗地方,又那般野蠻無理。”
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一回:“他在官場登久了。”

蔣光慈《弟兄夜話》:“上海也不過如是,這一天到晚吵吵鬧鬧、轟裏轟東的……我覺得有點登不慣。”

丁玲《在醫院中》:“我實在登不下去了。我們這醫院像個什麽東西。”

27.腿和腳向腳底的方向用力。

《說嶽全傳》第二七回:“兀朮翻入河中,卻被阮良連人帶斧兩手抱住,兩足一登,戲水如遊平地,望南岸而來。”

28.成摞地放上。

沙汀《淘金記》十六:“他照例十分莽撞地塞進一把圈椅裏去,順手將銅元登在茶幾上面。”

29.掂量。

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二回:“鄧門上一見雕鏤精工,愛不釋手,登一登分兩,有二十來兩重。”

30.交趾茶名。

元陸友《研北雜誌》:“李仲賓學士言交趾茶如綠苔,味辛烈,名之曰登。”

31.姓。

後漢有左馮翊登道,將作大匠登豹。見《元和姓纂》。

II

dèng

ㄉㄥˋ

〔《集韻》丁鄧切,去嶝,端。〕

1.通“凳”。

《釋名·釋床帳》:“榻登,施大床之前,小榻之上,所以登床也。”

五代王定保《借當》:“大家商量唱大戲,書棹板登一齊搬。”

2.通“墱”。石級。

宋張孝祥《赭山分韻得成葉字》詩:“屋古少完壁,堂虛有危登。”

III

ㄉㄜˊ

〔《字彙補》東職切〕

通“得”。

取得;獲得。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夫學者,猶種樹也,春玩其華,秋登其實。”參見“登來”。

阅读:3659

●登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