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
唱字的筆畫:11畫;
chàng
ㄔㄤˋ
〔《廣韻》尺亮切,去漾,昌。〕
1.領唱;領奏。
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竽也者,五聲之長者也,故竽先則鍾瑟皆隨,竽唱則諸樂皆和。”
晉陸機《文賦》:“譬偏絃之獨張,含清唱而靡應。”參見“唱和”。
2.倡導;發起。後作“倡”。
《文子·道原》:“故柔弱者生之幹,堅強者死之徒,先唱者窮之路,後動者達之原。”
晉向秀《難嵇叔夜〈養生論〉》:“神農唱粒食之始,後稷纂播植之業。”
宋曾鞏《撫州顏魯公祠堂記》:“天寶之際,久不見兵,祿山既反,天下莫不震動。公獨以區區平原,遂折其鋒,四方聞之,爭奮而起,唐卒以振者,公為之唱也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破惡聲論》:“惟首唱之士,其思慮學術誌行,大都博大淵邃,勇猛堅貞,縱迕時人不懼,才士也夫!”參見“唱謀”。
3.歌唱;吟詠。
唐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漁舟唱晚,響窮彭蠡之濱;雁陣驚寒,聲斷衡陽之浦。”
清王士禛《戲書蒲生〈聊齋誌異〉卷後》:“料應厭作人間語,愛聽秋墳鬼唱時。”
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接著又遠遠傳來工人們舉著石硪打地基的聲音,唱‘小海號’的聲音。”
4.謂動物鳴叫。
晉謝混《遊西池》詩:“悟彼蟋蟀唱,信此勞者歌。”
陸文夫《平原的頌歌》:“秋蟲又在原野裏唱起來。”
5.稱道;贊揚。
《後漢書·儒林傳上·孔僖》:“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,以唱管仲,然後群臣得盡其心。”
唐柳宗元《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》:“蓋舉知揚善,聖大不非。況足下有文行,唱之者有其人矣。繼其聲者,吾敢闕焉!”
6.叫喊,高呼。
《北史·孫脩義傳》:“居(高居)大言不遜,脩義命左右牽曳之,居對大眾呼天唱賊。”
《太平廣記》卷二四一引唐無名氏《王氏見聞》:“適有大駕前,鷙獸自路左叢林間躍出,於萬人中攫將一夫而去,其人銜到溪洞間,尚聞唱救命之聲……遲明,有軍人尋之,草上委其餘骸矣。”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魂遊》:“有情人叫不出情人應,為甚麽不唱出你可人名姓?”
7.特指唱票,唱名。
《人民文學》1981年第8期:“票快唱完時,形勢突然大變。”
8.揚言;宣揚。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宣忠寺》:“莊帝謀殺爾朱榮,恐事不果,請計於徽,徽曰:‘以生太子為辭,榮必入朝,因以斃之。’……帝納其謀,遂唱生太子。”
唐司空圖《唐故太子太師致仕盧公神道碑》:“彼凍餒所迫,未聞肆毒。吾因而撫之,冀其返善。若首唱其惡,彼畏彰聞,則懷疑蜂潰矣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晉安帝義熙十二年》:“蒙遜為百姓患,孤豈忘之!顧勢力未能除耳。卿有必禽之策,當為孤陳之;直唱大言,使孤東討,此與言‘石虎小豎,宜肆諸市朝’者何異?”
9.古代詩體名。
《晉書·隱逸傳·夏統》:“伍子胥諫吳王,言不納用,見戮投海,國人痛其忠烈,為作《小海唱》。”
宋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體》:“曰引,曰詠,曰曲,曰篇,曰唱。”
漢曹操有《氣出唱》。
10.詩文創作。參見“絕唱”。
11.曲調;唱詞。
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回:“他卻嫌這鄉下的調兒沒什麽出奇,他就常到戲園裏看戲,所有什麽西皮、二簧、梆子腔等唱,一聽就會。”如:小唱。
12.真是,正是。也作暢。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唱呵!好風風韻韻,撚撚膩膩,濟濟楚楚。”
淩景埏校註;“唱呵,猶如說真箇是啊、真正啊。”
張相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二:“暢,猶甚也,好也,真也,正也……暢亦作唱。”
阅读:39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