藩
藩字的筆畫:18畫;
I
fān
ㄈㄢ
〔《廣韻》甫煩切,平元,非。〕
亦作“籓”。
1.籬笆。
《易·大壯》:“羝羊觸藩。”
孔穎達疏:“藩,藩籬也。”
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揩枳落,突棘藩。”
宋範成大《復自姑蘇過宛陵至鄧步出陸》詩:“漿家饋食槿為藩,酒市停驂竹廡門。”
2.引申為屏障。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以道德為藩,不以襲險為屏也。”
3.界域;領域。
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意而子曰:‘雖然,吾願遊其藩。’”宋葉適《〈覆瓿集〉序》:“其有益於世固多矣,又曹陸以下不能擬其藩也。”
4.保護;捍衛。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貨以藩身,子何愛焉。”
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藩漢國,輔漢宗。”
宋曾鞏《胡使》詩:“九州四海盡帝有,何不用胡藩北隅。”
5.遮蔽;遮掩。
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“其植物則玄林包竹,藩陵蔽京。”
6.用籬笆等圍起來。
《左傳·哀公十二年》:“吳人藩衛侯之舍。”
7.車上起遮掩作用的帷障。
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夫絳之富商,韋藩木楗以過於朝。”
韋昭註:“韋藩,蔽前後。”
《儀禮·既夕禮》“蒲蔽”漢鄭玄註:“蔽,藩。”
賈公彥疏:“車兩邊禦風為藩。”
8.指有帷障的車子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以藩載欒盈及其士。”
9.指封建王朝的侯國或屬國、屬地。
《後漢書·明帝紀》:“﹝永平五年﹞,驃騎將軍東平王蒼罷歸藩。”
宋司馬光《溫公續詩話》:“龐穎公籍喜為詩,雖臨邊典藩,文案委積,日不廢三兩篇,以此為適。”
10.指唐代的節度使或明清時期的布政使。
唐元稹《授劉悟檢校司空幽州節度使制》:“嘗見委於先朝,屢作藩於右地。”
明何景明《贈左先生序》:“出為臬、為藩,入為臺、為省、為將、為相。”
11.通“番”。
唐郭湜《高力士外傳》:“朝廷細務,委以宰臣;藩戎不讋,付之邊將。”參見“藩邦”。
II
fán
ㄈㄢˊ
〔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,奉。〕
1.草名。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地葆》:“五草之勝,曰:藩、棘、椐、茅、莎。”
2.用同“蕃”。生育,繁殖。參見“藩衍”。
阅读:135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