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間
(離間,離間)
亦作“離閒”。
1.從中挑撥,使隔閡、不團結。
《後漢書·西羌傳》:“永元元年,紆坐徵,以張掖太守鄧訓代為校尉,稍以賞賂離閒之,由是諸種少解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後娶》:“其後,假繼慘虐孤遺,離閒骨肉,傷心斷腸者,何可勝數。”
宋王安石《雜著·委任》:“蓋高祖推己之心而置於其心,則他人不能離間而事以濟矣。”
李大釗《警告全國父老書》:“忽而離間,忽而煽動,一若吾國人皆鹿豕之不如,盡金錢之可賄。”
2.分離;分隔。
唐李冗《獨異誌》:“竇滔久戍,其妻蘇氏能詞,織錦為迴文詩,敘離間阻隔之意以寄之。”
明湯式《滿庭芳·代人寄書》曲:“端肅奉柬。拜違咫尺,似隔關山,少成歡會多離間,直恁艱難。”
明楊柔勝《玉環記·趕逐韋臯》:“論相逢有緣,論相逢有緣,如何離間?”
阅读:93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