泣
泣字的筆畫:8畫;
I
qì
ㄑ〡ˋ
〔《廣韻》去急切,入緝,溪。〕
1.無聲流淚或低聲而哭。
《易·屯》:“得敵,或鼓或罷,或泣或歌。”
宋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”
楊沫《心蕊》:“我嫌京戲鑼鼓太響,不喜歡它,可是對於如泣如訴,飽含著萬種柔情的昆腔曲調卻非常喜愛。”
2.眼淚。
漢劉向《九嘆·憂苦》:“涕流交集兮,泣下漣漣。”
宋範仲淹《求追贈考妣狀》:“臣遊學之初,違離者久,率常殞泣,幾至喪明。”
清繆艮《沈秀英傳》:“予覽竟,泣數行下。”參見“泣涕”。
3.憂傷。
漢揚雄《太玄·裝》:“次八季仲播軌泣於之道。”
範望註:“泣,憂也。”
4.星座名。共二星,屬虛宿。
《晉書·天文誌上》:“虛南二星曰哭,哭東二星曰泣,泣、哭皆近墳墓。”
II
lì
ㄌ〡ˋ
〔《集韻》力入切,入緝,來。〕
形容暴風迅猛的樣子。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虓虎之陳,從橫膠輵,猋泣雷厲,驞駍駖磕,洶洶旭旭,天動地岋。”
顏師古註:“泣,猋風疾貌也。”
III
sè
ㄙㄜˋ
〔《字彙補》色入切〕
通“澀”。
澀滯不暢。
《素問·五藏生成篇》:“臥出而風吹之,血凝於膚者為痺,凝於脈者為泣。”
明焦竑《焦氏筆乘·古字有通用假借用》:“《素問》‘脈泣而血虛’,又雲‘寒氣入經而稽遲,泣而不行’,又雲‘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’。泣讀為‘澀’,泣、澀古通用。”
阅读:203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