宅
宅字的筆畫:6畫;
I
zhái
ㄓㄞˊ
〔《廣韻》場伯切,入陌,澄。〕
亦作“度”。
1.開闢為居住之處;定居;居住。
《書·盤庚上》:“我王來,既爰宅於茲。”
孔傳:“言祖乙居於此。”
《詩·商頌·玄鳥》:“天命玄鳥,降而生商,宅殷土芒芒。”
鄭玄箋:“自契至湯八遷,始居亳之殷地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琴賦》:“若乃春蘭被其東,沙棠殖其西,涓子宅其陽,玉醴湧其前。”
唐寒山《詩》之十二:“鸚鵡宅西國,虞羅捕得歸。”
明劉基《郁離子·千裏馬》:“徐市無以應,退而私具舟,載其童男女三千人,宅海島而國焉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我朝未得遼瀋以前,四世鹹宅於茲。”
2.居於某一職位;任職;居官。
《書·舜典》:“舜曰:‘咨四嶽,有能奮庸熙帝之載,使宅百揆。’”孔傳:“求其人使居百揆之官。”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格汝禹,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,耄期倦於勤,汝惟不怠,總朕師。”
唐柳宗元《分寧進奏院記》:“皇帝宅位十一載。”
宋王安石《雜著·夔》:“﹝舜﹞將有治於天下,則可以無相乎?故命禹以宅百揆也。”
3.泛指居於,處於。
明宋濂《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》:“公將虎旅,宅其中堅。氣通脈聯,勢如率然。”
李大釗《國民之薪膽》:“前此四千餘年,吾民族既於天演之中,宅優勝之位置,天道未改,種性猶存,胡竟昔榮而今枯,昔暢而今萎?”參見“宅憂”。
4.猶言包籠;囊括。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英雄》:“英分多,故群雄服之,英材歸之。兩得其用,故能吞秦破楚,宅有天下。”
《新唐書·李渤傳》:“昔舜禹以匹夫宅四海,其烈如彼;今以五聖營太平,其難如此。”
宋王禹偁《〈東觀集〉序》:“企及三代,其惟聖朝,我法天崇道皇帝之宅天下也,守堯之仁,躬禹之勤,奮成湯之武,闡姬昌之文。”
5.任用;處置。
《書·立政》:“謀面,用丕訓德,則乃宅人,茲乃三宅無義民。”
孔穎達疏:“乃能居賢人於官,賢人在官職,事修理,乃能三處居無義之民。”
宋沈括《除翰林學士笏記》:“此蓋伏遇皇帝陛下,深圖宅俊,兼逮芻萊。”
明李東陽《明故兵部武選員外郎郭君墓表》:“予固歎夫宅材者,茍處非其職,鮮有能盡其用者也。”
6.安定。
《書·康誥》:“亦惟助王宅天命。”
蔡沈集傳:“安定天命。”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土反其宅。”
孔穎達疏:“宅,安也,土歸其安,則得不崩。”
7.住宅;住所。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“於邑於謝,南國是式。王命召伯,定申伯之宅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畝之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”
漢王充《論衡·詰術》:“夫人之在天地之間也,萬物之貴者耳。其有宅也,猶鳥之有巢,獸之有穴也。”
唐沈既濟《任氏傳》:“鄭子隨之東,至樂遊園,已昏黑矣。見一宅,土垣車門,室宇甚嚴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五二回:“不一日,來到高唐州,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馬,留李逵和從人在外面廳房內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中秋節,將近正午的光景,在北平曾家舊宅的小花廳裏,一切都是靜幽幽的。”
8.墓地;墓穴。
《禮記·雜記上》:“大夫蔔宅與葬日。”
鄭玄註:“宅,葬地也。”
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筮宅,冢人營之。”
鄭玄註:“宅,葬居也。”
《荀子·禮論》:“月朝蔔日,月夕蔔宅,然後葬也。”
《雲笈七籤》卷三九:“第七十七戒,不為人圖山塚宅起屋。”
清姚鼐《兵部侍郎巡撫貴州陳公墓誌銘》:“鍾山東北,蔔維公宅。植保松柏,載詞藏石。”
9.寄托之所。
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,有旦宅而無情死。”
成玄英疏:“宅者,神之舍也。”
南朝齊王琰《冥祥記》:“協雲:‘五臟與肉,乃復異耶?’答曰:‘心者,善神之宅也。’”
II
zhà
ㄓㄚˋ
〔《集韻》陟嫁切,去禡,知。〕
通“咤”。
奠酒爵。
III
chè
ㄔㄜˋ
〔《集韻》恥格切,入陌,徹。〕
通“坼”。
裂開。一說為草木的根。
《文選·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百果甲宅,異色同榮。”
李善註:“百果草木皆甲坼……皮曰甲,根曰宅。”
《易·解》“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”唐陸德明釋文:“坼,《說文》雲:裂也。
《廣雅》雲:分也。
馬陸作‘宅’,雲:根也。”
阅读:133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