閤門

ok8.org > 詞典 > 閤門

(閤門,合門)

1.古代宮殿的側門。

唐韓愈《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》詩:“拜疏移閤門,為忠寧自謀?”沈欽韓註:“《六典》:‘宣政殿之左曰東上閤,右曰西上閤。’《事文類聚》:‘《續通典》:“天祐二年敕:東上西上閤門,制置各別。至於常事,則以東上居先。或大忌進名,遂用西閤為便。”知常日章奏於東閤門進也。’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恚恨》:“會昌中,回為刑部侍郎,謨為禦史中丞,嘗與次對,官三數人候對於閤門。”
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故事一》:“今學士初拜,自東華門入,至左承天門下馬;待詔、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閤門。此亦用唐故事也。”

清唐孫華《戲詠古事》:“閤門驅出後房空,一事無情事事同。”

2.宋代負責官員朝參、宴飲、禮儀等事宜的機關。

宋吳自牧《夢粱錄·閤職》:“閤門,在和寧門外,掌朝參、朝賀、上殿、到班、上官等儀範。有知閤、簿書、宣贊及閤門祗候、寄班等官。”一本作“閣門”。

宋陳亮《與徐彥才大諫書》:“伏見朝廷繇一閤門之官而遷一執政,公論沸騰。”

清吳偉業《吾谷行》:“便殿含毫題詔溼,閤門走馬報花開。”

3.指閤門使。
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四:“百官入殿門,閤門輒促之曰:‘那行。’”清獨逸窩退士《笑笑錄·劉貢父謔王汾》:“王使人詢之閤門,乃是有旨。”參見“閤門使”。

阅读:1207

●閤門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