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闊

ok8.org > 詞典 > 疏闊

(疏闊,疏闊)

1.粗略,不周密。
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天下初定,制度疏闊。”

《隋書·刑法誌》:“陳氏承梁季喪亂,刑典疏闊。”

宋曾鞏《本朝政要策·義倉》:“神龍之後,綱理疏闊,而義倉遂廢殆盡。”

2.指疏忽。

唐張九齡《敕天仙軍使張待賓書》:“近知賊下燒此,安然即去,竟無斥候,來不預知,如此防邊,無乃疏闊!”

3.迂闊,不切實際。

《漢書·溝洫誌》:“禦史大夫尹忠對方略疏闊,上切責之,忠自殺。”

唐杜甫《贈蜀僧閭丘師兄》詩:“小子思疏闊,豈能達詞門?”

《宋史·趙安易傳》:“安易略涉書傳,性強狠,好談世務,而疏闊不可用。”

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七篇:“然以二人之論匈奴者相較,則可見賈生之言,乃頗疏闊,不能與晁錯之深識為倫比矣。”

4.疏遠,不親近。

《三國誌·蜀誌·張嶷傳》:“廣漢太守蜀郡何祗,名為通厚,嶷宿與疏闊。”

《宋書·後妃傳·孝武文穆王皇後》:“非唯交友離異,乃亦兄弟疏闊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六六回:“那三姐兒的脾氣,賈珍早已領過教的,那裏還敢招惹他去?所以蹤跡一發疏闊了。”

5.指寬闊。

夏丏尊葉聖陶《文心》十六:“我知道第四行和第五行中間太疏闊了,看去便覺得不接氣。”

6.久隔;久別。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慕賢》:“古人雲:‘千載一聖,猶旦暮也;五百年一賢,猶比髆也。’言聖賢之難得,疏闊如此。”

宋蘇軾《郊祀奏議》:“三年一郊,已為疏闊。”

元虞集《次韻阿榮存初參議秋夜見寄》:“疏闊思良會,淹留到不才。”

《再生緣》第五六回:“今日叫他來作伴,真正是,多時疏闊又相親。”

葉聖陶《苦辛》:“經年的疏闊,乘此可以作親熱的探訪。”

7.猶豁達。胸襟開闊。

三國魏嵇康《蔔疑》:“有宏達先生者,恢廓其度,寂寥疏闊。”

8.淵博。

清譚獻《<明詩錄>序》:“有明取天下最正,養士最優,世變雖亟,而雅好文章,問學疏闊,猶慕稽古。”

阅读:1221

●疏闊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