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
1.人與物。
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夫至人者,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,不以人物利害相攖,不相與為怪,不相與為謀,不相與為事,翛然而往,侗然而來。”
成玄英疏:“夫至人虛心順世,與物同波。”
《隋書·律曆誌上》:“自夫有天地焉,有人物焉。”
明張綸《林泉隨筆》:“言天地人物之理,固不隨一人而存沒也。”
2.指人與財物、財富。
《後漢書·段熲傳》:“今先零雜種,纍以反覆,攻沒縣邑,剽略人物,發冢露屍,禍及生死,上天震怒,假手行誅。”
宋蘇軾《富鄭公神道碑》:“宋興百三十年,四方無虞,人物歲滋。”
3.特指人與其他動物。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己部第一章:“若物類無此愛質,則人物之生不育,而萬類滅絕久矣。故生生之道,愛類之理,乃一切人物之祖也。”
4.指人。
《文選·何晏<景福殿賦>》:“遠則襲陰陽之自然,近則本人物之至情。”
李善註:“《漢書》晁錯對策曰:‘計安天下,莫不本於人情也。’”
《醒世恒言·小水灣天狐貽書》:“主人家道:‘長官語音,不像江南人物。’王臣道:‘實不相瞞,在下原是京師人氏。’”沙汀《航線》:“從房倉裏和統倉裏擠出各色各樣隨意裝束著的人物,好像發生了火警。”
5.他人。
《東觀漢記·第五倫傳》:“倫免官歸田裏,不交通人物,躬與奴共發棘田種麥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自敘》:“口不及人之非,不說人之私……未嘗論評人物之優劣。”
《南史·傅縡傳》:“負才使氣,陵侮人物,朝士多銜之。”
6.指才能傑出或聲望卓著、有地位的人。
《後漢書·許劭傳》:“劭與靖俱有高名,好共覈論鄉黨人物。”
唐杜甫《贈崔十三評事公輔》詩:“舅氏多人物,無慚困翮垂。”
趙彥材註:“舅氏之家多有人材,必應如上所言騫騰富貴之事也。”
宋範成大《送通守林彥強寺丞還朝》詩:“地靈境秀有人物,新安府丞今第一。”
梁啟超《南海康先生傳》第一章:“其人未出現以前與既出現以後,而社會之面目為之一變,若是者庶可謂之人物也已。”
沈從文《蕭蕭》:“祖父是當地一個人物。”
7.指人的品格、才幹。
唐李肇《唐國史補》卷中:“貞元中,楊氏、穆氏兄弟人物氣概不相上下。”
唐白居易《唐故通議大夫和州刺史吳郡張公神道碑銘序》:“或以人物著,或以閽閥稱。”
8.指人的外貌。
宋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五:“盧雖人物甚陋,觀其文章有首尾,斯人也,以是蔔之,他日必為大用乎?”
《水滸傳》第五七回:“眾人看徐寧時,果然一表好人物:六尺五六長身體,團團的一個白臉,三牙細黑髭髯,十分腰細膀闊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六:“卻見是一個中年婆娘,人物也倒生得乾淨。”
清韓泰華《無事為福齋隨筆》卷下:“肅宗謂李揆曰:‘卿門地、人物、文學,皆當世第一,信朝廷羽儀乎?’故時稱三絕。”
田漢《獲虎之夜》:“陳家起先嫌我們獵戶出身,後來看得你人物還不錯,才應允了。”
9.指人的誌趣情性。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記詩》:“高秀實茂華,人物高遠,有出塵之資。”
10.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。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五章:“短短的一天時間,她簡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。”
11.指辨別評述人的流品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武帝紀》“其在君乎”裴松之註引晉司馬彪《續漢書》:“玄(橋玄)字公祖,嚴明有才略,長於人物。”
12.指以人物為題材的中國畫。
宋蘇軾《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》詩:“丹青久衰工不蓺,人物尤難到今世。”
13.文學作品和藝術品中的人物形象。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異七·西洋畫》:“西洋所製玻璃等器,多奇巧,曾見其所畫人物,視之初不辨頭目手足,以鏡照之,即眉目宛然姣好。”
清陳其元《庸閑齋筆記·作官須明公罪私罪》:“門前有一大池,冬日涸水,取魚於池底,起得四五寸土偶萬計,人馬戈甲,雕鏤精絕,儼然如生……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結成人物,豈亦化工為之耶?”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·寫在前面》:“隻想把這個階段的土改工作的過程寫出來……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。”
阅读:142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