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腑
1.肺部。泛指人體的內臟。猶言心頭、胸口、肚子裡。
《山經》引《相冢書》:“肺腑而能語,醫師色如土。”
宋王安石《一日不再飯》詩:“筋骸徽纆束,肺腑鼎鐺煎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三》:“久而寒沁肺腑,如臥層冰積雪中,苦不可忍。”
碧野《富春江畔·“冰壺”與“雙龍”》:“再過些時,這裏一定是滿山茉莉花香,香風陣陣,沁入肺腑。”
2.同“肺附”。比喻帝王的宗室近親。
《三國誌·蜀誌·劉璋傳》:“劉豫州,使君之肺腑,可與交通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吾託肺腑,死國難固其所,若則走也。”
範文瀾《中國近代史》第一章第三節:“其實滿清統治者的肺腑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,便被賄賂熏染得穢濁不堪。”
3.比喻極親近的人。
《南齊書·謝朓傳》:“遙光又遣親人劉渢密致意於朓,欲以為肺腑。”
明李贄《答陸思山書》:“此老胸中甚有奇抱,然亦不見有半箇奇偉卓絕之士在其肺腑之間,則亦比今之食祿者聰明忠信,可敬而已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段公子》:“兄妹肺腑,豈忍膜置,不一規誡乎?”孫中山《致本黨同誌書》:“方期戮力中原,以酬夙誌,乃出師甫捷,而禍生於肘腋,幹戈起於肺腑。”
4.比喻內心。
唐白居易《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》:“肺腑都無隔,形骸兩不羈。”
宋蘇軾《讀孟郊詩》詩之二:“詩從肺腑出,出輒愁肺腑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羅剎海市》:“逆旅孤臣,過蒙優寵,啣報之誠,結於肺腑。”
巴金《隨想錄·再談<望鄉>》:“她們分手的時候那種依依不捨的留戀,那樣出自肺腑的哀哭,多麽令人感動!”
阅读:118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