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側
(反側,反側)
1.翻來覆去,轉動身體。
《詩·周南·關雎》:“悠哉悠哉,展轉反側。”
漢王粲《登樓賦》:“夜參半而不寐兮,悵盤桓以反側。”
唐杜甫《彭衙行》:“懷中掩其口,反側聲愈嗔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某王子》:“長史驚而寤,陰異之,歎息不能復寐,反側達旦。”
2.反覆無常。
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作此好歌,以極反側。”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天命反側,反罰何佑?”朱熹集註:“反側,言無常也。”
3.不安分,不順服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姦言、姦說、姦事、姦能、遁逃反側之民,職而教之,須而待之。”
王先謙集解:“反側之民,不安之民也。”
唐韓愈《論變鹽法事宜狀》:“或收市重寶,逃入反側之地,以資寇盜。”
清王韜《淞濱瑣話·金玉蟾》:“內消反側,外絕覬覦,遠近晏然。”
孫中山《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》:“鄧本殷等負隅於南路,楊希閩、劉震寰等,更反側於肘腋之下。”
4.惶恐不安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王含作廬江郡,貪濁狼籍。
王敦護其兄,故於眾坐稱:‘家兄在郡定佳,廬江人士鹹稱之。’時何充為敦主簿,在坐,正色曰:‘充即廬江人,所聞異於此。’敦默然,旁人為之反側,充晏然神意自若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富相公書》:“三司判官,尤朝廷所選擇,出則被使漕運,而金穀之事,某生平所不習,此所以蒙恩反側而不敢冒也。”
阅读:136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