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歧
亦作“分岐”。
1.離別。
《晉書·乞伏乾歸傳》:“昔古公杖策,豳人歸懷;玄德南奔,荊楚繈負。分岐之感,古人所悲。”
《魏書·南安王楨傳》:“從祖南安,既之蕃任,將曠違千裏,豫懷惘戀。然今者之集,雖曰分歧,實為曲宴,並可賦申意。”
唐牟融《送羅約》詩:“獨鶴孤琴隨遠旆,紅亭綠酒惜分歧。”
明楊慎《與方思道別》詩:“端居促席輕,分歧馳念篤。”
2.分櫱。
南朝陳陰鏗《閑居對雨》詩:“嘉禾方合穎,秀麥已分歧。”
3.分叉。
唐劉禹錫《蒲萄歌》:“分歧浩繁縟,脩蔓蟠詰曲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十回:“原來這一枝梅花隻有二尺來高,旁有一枝,縱橫而出,約有二三尺長,其間小枝分歧,或如蟠螭,或如僵蚓。”
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七章:“馬路上已經有大大小小的隊伍,拿著隊旗,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中山公園的廣場匯集過去。”
4.差別;不相一致。
《明史·陳伯友傳》:“士大夫意見分歧,議論各異,陛下漫無批答。”
巴金《紀念友人世彌》:“在我們這些友人中間,有時因為意見的分歧會損害友情。”
《蔡廷鍇自傳·百戰餘生》:“細想黨內如此分歧,黨紀如此廢弛,使吾人確實灰心冷意。”
阅读:155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