礧砢

ok8.org > 詞典 > 礧砢

亦作“礌砢”。

1.樹木多節。亦喻人才卓越。

《晉書·庾敳傳》:“目嶠森森如千丈松,雖礧砢多節,施之大廈,有棟梁之用。”

《清雍正陝西通誌》卷二九:“﹝洋縣開明寺﹞中植古柏八株,根節礧砢。”

2.眾多委積貌。

唐陸龜蒙《太湖石》詩:“他山豈無石,厥狀皆可薦。端然遇良工,坐使天質變。或裁基棟宇,礧砢成廣殿。或剖出溫瑜,精光具華瑱。”

宋範成大《嘲峽石》詩:“礧砢包蠃蚌,淋灕錮鉛錫。”

清魏源《太室南溪逍遙谷詩》序:“怪石礧砢萬狀,與水爭奇,排奡之極,漸入澄泓。”

3.形容心地光明,舉止灑脫。

明張居正《賀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》:“楚之有江、漢、衡、巫,山磅礡而水渀湃,故其人多任率簡諒,有礧砢倜儻之概,然其蔽也。”

明張居正《寶劍篇》:“丈夫礧砢貴如此,何能齷齪混泥滓!”

阅读:1197

●礧砢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