藐然
1.幼小貌。
漢蔡邕《貞節先生範史雲碑》:“君受天正性,誌高行潔,在乎幼弱,固已藐然有烈節矣。”
唐白居易《祭烏江十五兄文》:“孩失其怙,幼喪其親,旁無弟兄,藐然一身。”
明何孟春《餘冬序錄摘抄》卷一:“遺孤藐然,未底成立。”
2.輕視貌。
晉葛洪《抱樸子·暢玄》:“藐然不喜流俗之譽,怛爾不懼雷同之毀。”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六:“藏書數百篋,無所不備……當路藐然不問也。”
明劉基《春秋明經·考仲子之宮築王姬之館於外》:“奈何藐然不顧,而遂受命焉。”
茅盾《色盲》六:“林白霜慢慢地將這信箋摺叠成為小方塊,拈在手指上輕輕地顛著,似乎估量它的輕重;然後藐然一笑,隨手撩在字紙簏中。”
3.深遠貌。藐,通“邈”。
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今王深惟重慮,明太平以弼朕失,稱三代至盛,際天接地,人跡所及,威盡賓服,藐然甚慚,嘉王之意,靡有所終,使中大夫助諭朕意,告王越事。”
顏師古註:“如淳曰:‘王之所言藐然,聞之甚慚也。’藐,遠也,言不可及也。”
4.猶茫然。藐,通“邈”。
明宋濂《題冰壺子傳後》:“﹝周世英﹞有長者行,凡遇過客匱乏者,必傾貲濟之。客去,藐然不記其姓氏。”
明文徵明《桑廷瑞畫像贊》:“曾歲月之幾何,已藐然其音容,遺像之存,憶想而已。”
阅读:9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