謾
謾字的筆畫是:13畫
簡體謾字的筆畫:13畫;繁體謾字筆畫:18畫。
(謾,謾)
I
mán
ㄇㄢˊ
〔《廣韻》母官切,平桓,明。〕
〔《廣韻》武延切,平仙,明。〕
〔《廣韻》莫半切,去換,明。〕
〔《廣韻》謨晏切,去諫,明。〕
1.欺騙;蒙蔽。
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且夫繁飾禮樂以淫人,久喪偽哀以謾親。”
畢沅校註引《說文》:“謾,欺也。”
漢劉向《新序·雜事五》:“荊人卞和得玉璞而獻之。
荊厲王使玉尹相之,曰:‘石也。’王以和為謾而斷其左足。”
宋王讜《唐語林·企羨》:“揆既至,蕃長曰:‘聞唐家第一人李揆,公是否?’揆曰:‘非也。他那箇李揆爭肯到此?’恐其拘留,以此謾之也。”
2.抵賴。
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民或祝詛上以相約結而後相謾,吏以為大逆,其有他言,而吏又以為誹謗。”
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:“謾,相抵讕也。”
II
màn
ㄇㄢˋ
〔《廣韻》謨晏切,去諫,明。〕
〔《廣韻》母官切,平桓,明。〕
1.毀謗;謾罵。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鄉則不若,偝則謾之,是人之二必窮也。”
楊倞註:“謾,欺毀也。”
宋蘇軾《鳳翔八觀·詛楚文》詩:“吾聞古秦俗,面詐背不汗,豈惟公子邛,社鬼亦遭謾。”
2.莫,不要。
宋周邦彥《玉燭新·梅花》詞:“壽陽謾鬥,終不似,照水一枝清瘦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謾嘆息,謾悒怏,謾道不想,怎不想?”參見“謾道”。
3.通“慢”。怠慢;輕慢。
《漢書·翟方進傳》:“勳吏二千石,幸得奉使,不遵禮儀,輕謾宰相,賤易上卿。”
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下:“妹有一計,詔請關外十王,如至,作一大會,將咱呂女與關外十王為妻,其前妻限十日都要棄了者,如違敕令即斬,久後不敢謾於呂家弟兄。”
4.通“慢”。緩慢。參見“謾謾”。
5.通“慢”。猥褻。
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許皇後》:“長書有誖謾,發覺。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後藥,自殺。”
顏師古註:“謾,媟汙也。謾與慢同。”
6.通“慢”。引申指男女交合。
唐孫棨《北裏誌·張住住》:“因為謾寢所,以遂平生。”
7.通“漫”。漫長;冗長。
《莊子·天道》:“於是繙十二經以說,老聃中其說,曰:‘大謾,願聞其要。’”成玄英疏:“大謾者,嫌其繁謾太多。”
8.通“漫”。曼延;延長。
宋蘇軾《虛飄飄》詩:“虛飄飄,花飛不到地,虹起謾成橋。”
明練子寧《二月望日與饒隱君遊玉笥山》詩:“洞天石扇杳莫測,瑤草謾長三春荑。”
9.通“漫”。徒然。
元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一摺:“我空學成七步才,謾長就六尺軀。”
清吳偉業《宮扇》詩:“舊內謾懸長命縷,新宮徒貼辟兵符。”參見“謾切”。
10.通“漫”。胡亂;隨便。
宋蘇軾《答李康年書》:“要跋尾,謾寫數字,不稱妙筆。”
宋無名氏《朝野遺紀》:“後因詢其報德萬一者,謾曰:‘太後不相忘,略修靈泉縣朱仙觀足矣’”參見“謾語”。
11.通“漫”。聊且。
宋辛棄疾《上西平》詞:“凍吟應笑,羔兒無分謾煎茶。”
明劉基《自天衣還城贈伯言》詩:“白眼嗣宗終嗜酒,青鞋子美謾尋僧。”
阅读:10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