掇
掇字的筆畫:11畫;
I
duó
ㄉㄨㄛˊ
〔《廣韻》丁括切,入末,端。〕
1.拾取。
《詩·周南·芣苡》:“采采芣苡,薄言掇之。”
毛傳:“掇,拾也。”
漢王充《論衡·亂龍》:“頓牟掇芥,磁石引針,皆以其真是,不假他類。”
唐李白《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》詩序:“水月如練,清光可掇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:“成益驚喜,掇置籠中。”
2.指折取;搬取。
晉葛洪《抱樸子·暢玄》:“掇芳華於蘭林之囿,弄紅葩於積珠之池。”
唐皎然《春日杼山寄贈李員外縱》詩:“欲掇幽芳聊贈遠,郎官那賞石門春。”
宋楊萬裏《火閣午睡起負暄》詩:“覺來一陣寒無奈,自掇胡床負太陽。”
洪深《申屠氏》第五本:“吳用叫請太公,又叫李逵掇條凳,坐在方家主奴中間。”
3.惹;招致。
晉常璩《華陽國誌·先賢士女總贊下·漢中士女》:“勿有一言加梁氏,加梁氏則連主上,是又掇禍也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甲誌·宗立本小兒》:“是吾五臺山五百小龍之一也,失之三歲矣,方尋訪見之,爾久留定掇大禍。”
元韋居安《梅澗詩話》卷上:“﹝沈作哲﹞登紹興進士第,嘗為江右漕屬,作《哀扇工》詩,掇怒洪帥魏道弼。”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刑部·齊韶冤死》:“琦輝二臣自輸為齊韶逼取選餘女子……時聖眷未忘,宜其掇禍之速也。”
4.選取。
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仲舒所著……十餘萬言,皆傳於後世。掇其切當世施朝廷者著於篇。”
唐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博搜精掇,編而次之,號《元白往還詩集》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中國地質略論》:“故先掇學者所發表關於中國地質之說,著為短篇,報告吾族。”
5.考取。
前蜀貫休《聞友人駕前及第》詩:“世亂無全士,君方掇大科。”
《古今小說·吳保安棄家贖友》:“大丈夫不能掇巍科,登上第,致身青雲,亦當如班超、傅介子,立功異域。”
清戴名世《史某制義序》:“今某又巍然掇高科,行且兄弟並列崇班。”
6.侵掠,掠奪。
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中國無事,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掇……謂焚燒而侵掠。”
唐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王親教之搏力勾卒嬴越之法……鏺廣濟,掀蘄春,撇蘄水,掇黃岡,筴漢陽。”
7.踏。
《敦煌變文集·燕子賦》:“問鷰何山鳥?掇地作音聲。”
蔣禮鴻通釋:“‘掇地作音聲’就是‘踏地叫喚’。”
《敦煌掇瑣·白話五言詩》:“雖然畜兩眼,終是一雙盲。向來黑如柒(漆),直掇入泥坑。”
8.挖;撬。
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宋江道:‘我們休從大路出去,掇開屋後一堵壁子出去罷!’兩箇公人……便從房裏挖開屋後一堵壁子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仔細算來,三討不如一偷。趁老和尚不在家,到晚,把房門掇開,走了進去。”
9.掉轉。
明無名氏《鳴鳳記·忠佞異議》:“那時我就掇身轉來,就如奉承嚴家一般奉承他了。”參見“掇轉”。
10.聳動。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一:“氣撲撲走得掇肩的喘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一回:“﹝洪太尉﹞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,三二裏多路,看看腳酸腿軟,正走不動…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,掇著肩氣喘。”
11.慫恿;哄騙。參見“掇賺”。
12.打發;催逼。參見“掇送”。
13.通“綴”。連結。
《易·訟》:“自下訟上,患至掇也。”
俞樾《群經平議·周易二》:“言患害之來綴聯不絕也。”
14.通“剟”。削,除去。
《漢書·王嘉傳》:“上於是定躬、寵告東平本章,掇去宋弘,更言因董賢以聞,欲以其功侯之,皆先賜爵關內侯。”
顏師古註:“掇,讀曰‘剟’。剟,削也,削去其名也。”
15.通“輟”。停止。
《文選·左思〈魏都賦〉》:“葺墻冪室,房廡雜襲,剞劂罔掇,匠斮積習。”
李善註:“鄭玄《論語》註曰:‘輟,止。掇古字通。’”唐玄應《憲超塔銘》:“持念無虧,經聲不掇。”
16.用同“惙”。疲乏。參見“掇掇”。
17.量詞。猶撮。徐遲《祁連山下》:“他凝望著這細小的一粒粒沙,用手指將它們撥在一起,撚起了一掇,又把它們灑落到桌上。”
II
zhuō
ㄓㄨㄛ
〔《廣韻》陟劣切,入薛,知。〕
短。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故遙而不悶,掇而不跂,知時無止。”
郭象註:“掇,猶短也。”
《新唐書·南蠻傳中·南詔下》:“長戈二百,掇刀輔之;短矛二百,連鎚輔之。”
阅读:130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