轆轆
(轆轆,轆轆)
1.象聲詞。形容車行聲。
唐元稹《田家詞》:“六十年來兵簇簇,月月食糧車轆轆。”
宋陸遊《飯飽晝臥戲作短歌》:“水車轆轆鄰餽魚,社鼓鼕鼕眾分肉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霍筠》:“既而車聲轆轆,傳呼姑娘及蕊姐歸來矣。”
胡薀《記遊》詩:“轆轆繁聲震地前,丹陽西去眾山連。”
2.象聲詞。形容饑餓時腸中虛鳴聲。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續黃粱》:“日隨乞兒托缽,腹轆轆然常不得一飽。”
何垠註:“轆轆,腸中虛鳴,如車輪之轉也。”
葉聖陶《窮愁》:“俄而飢腸轆轆如熬煎,念阿母當亦飢矣。”
3.轉動貌。
蘇曼殊《斷鴻零雁記》第六章:“是時心頭轆轆,不能為定行止?”葉紫《電網外》一:“王伯伯斜著眼睛瞅著,口裏咬著根旱煙管兒,心裏在轆轆地打轉。”
克非《春潮急》三五:“李克見他小眼睛轆轆轉動,清楚他心頭又在挽著小圈圈,笑著不開腔,意欲聽他說出什麽下文。”
4.井上汲水的工具。
孫犁《白洋澱紀事·村歌上篇》:“我們組裏隻有一把小轆轆,一個人澆,一個人就得閑著。”
阅读:25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