猒
猒字的筆畫:12畫;
I
yàn
〡ㄢˋ
〔《廣韻》於豔切,去豔,影。〕
〔《廣韻》一鹽切,平鹽,影。〕
同“厭”。
1.飽;飽足。
《書·洛誥》:“萬年猒乃德,殷乃引考。”
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:“猒,飫也。”
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《老子·德經》:“猒食而齎財有餘。”
唐韓愈《馬猒穀》詩:“馬猒穀兮,士不猒糠籺。”
2.引申為飽受,受足。
晉陸機《豪士賦序》:“名編兇頑之條,身猒荼毒之痛。”
3.滿足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割國之錙銖以賂之,則割定而欲無猒。”
《大戴禮記·用兵》:“蚩尤惛慾而無猒者也,何器之能作。”
孔廣森補註:“猒,足也。”
《後漢書·朱穆傳》:“牧守長吏,多非德選,貪聚無猒,遇人如虜。”
宋歐陽修《朋黨論》:“然周用此以興者,善人雖多而不猒也。”
4.厭惡;厭倦。
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《老子·德經》:“天下皆誰(推)而弗猒。”今本《老子》作“厭”。
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莽既說眾庶,又欲專斷,知太後猒政,乃風公卿奏言。”
《百喻經·入海取沈水喻》:“經歷多日,不能得售,心生疲猒,以為苦惱。”
宋歐陽修《太子太師致仕杜祁公墓誌銘》:“慶曆之初,上猒西兵之久出而民弊,亟用今丞相富公、樞密韓公及範文正公。”
金元好問《九日讀書山用陶詩為韻賦》之二:“城居猒鼙鼓,移家此幽棲。”
5.信服;使信服。
《後漢書·胡廣傳》:“今以一臣之言,戔戾舊章,便利未明,眾心不猒。”
《後漢書·桓榮傳》:“車駕幸大學,會諸博士論難於前,榮被服儒衣,溫恭有薀籍,辯明經義,每以禮讓相猒,不以辭長勝人,儒者莫之及。”
李賢註:“猒,服也。”
6.欺騙。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上操約省之分,下效易為之功,是以君臣彌久而不相猒。”
高誘註:“猒,欺也。”
II
yān
〡ㄢ
〔《集韻》於鹽切,平鹽,影。〕
同“厭”。
《文選·陸機〈辨亡論〉下》:“洪規遠略,固不猒夫區區者也。”
李善註:“言其規略宏遠,不安茲小國也……《方言》曰:‘猒,安也。’”清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二》“厭然猶一”:“厭然,安貌。字本作厭,或作猒。”
III
yā
〡ㄚ
〔《集韻》益涉切,入葉,影。〕
同“厭”。
鎮壓;抑制。參見“猒當”。
阅读:10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