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鎛

鎛字的筆畫:18畫;

(鎛,镈)

ㄅㄛˊ

〔《廣韻》補各切,入鐸,幫。〕

1.古代除草的一種短柄鋤。一說,闊口鋤。

《詩·周頌·臣工》:“命我眾人,庤乃錢鎛,奄觀銍文。”

馬瑞辰通釋:“今按古耨以薅艸,然有傴薅、立薅之分。

《釋名》:‘耨似鋤,傴薅木也。鎛亦鋤田器也。鎛,迫也,迫地去艸也。’是則鎛鎒一物,皆傴薅所用,其柄短。”

唐韓愈《李公墓誌銘》:“益市耕牛,鑄鎛、釤、鉏、斸,以給農之不能自具者。”

明宋應星《天工開物·鋤鎛》:“凡治地生物,用鋤、鎛之屬。”

鍾廣言註:“鎛:一種鋤草用的闊口鋤。”

2.古代樂器。青銅製,形似鐘,盛行於東周時代。

《國語·晉語七》:“鄭伯嘉來納女、工、妾三十人……及寶鎛。”

韋昭註:“鎛,小鍾也。”

3.通“敷”。以金粉塗飾器物。

《淮南子·俶真訓》:“雜之以青黃華藻鎛鮮。”

俞樾《諸子平議·淮南內篇一》:“按鎛從尃聲,尃猶敷也,謂以金敷布其上也。古者以金飾物謂之鎛。”

阅读:1273

●鎛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