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再

再字的筆畫:6畫;

zài

ㄗㄞˋ

〔《廣韻》作代切,去代,精。〕

1.兩次;第二次。

《書·多方》:“我惟時其教告之,我惟時其戰要之,至於再,至於三。”

《漢書·孔光傳》:“光凡為禦史大夫、丞相各再。”

《隸釋·漢太尉陳球碑》:“三剖郡符,五入卿寺,再為三公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六:“敗其外援者三,敗其城中兵者再。”

柯巖《奇異的書簡·東方的明珠》三:“許多觀眾一而再,再而三地要求她表演。”

2.泛指多次。

張篁溪《辛亥革命徵信錄》:“該員(革黨參謀領袖)亦大罵瑞鐵二人為賊,直認為革黨不諱,臨刑時大呼蒼天者再,大呼大漢萬歲者再,觀者為之流淚。”

3.重複;再現。

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往者不悔,來者不豫,過言不再,流言不極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再,更也。言儒者有愆過之言,不再為之。”

三國魏曹植《箜篌引》:“盛時不可再,百年忽我遒。”

清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,羅縷紀存。然而汝已不在人間,則雖年光倒流,兒時可再,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。”

4.另外。表示有所補充。

元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一摺:“寧戚叩角而歌,齊桓公舉為上卿。還再有誰?”

《紅樓夢》第四八回:“我看他《塞上》一首,內一聯雲:‘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。’想來煙如何直?……再還有:‘日落江湖白,潮來天地青。’這‘白’、‘青’兩個字,也似無理。”

5.然後,表示一個動作將在某一情況下出現。

元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四摺:“劉家女,你欲要我認你也,你將一盆水來……直等的你收完時再成姻眷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五十回:“外頭冷得很,你且吃杯熱酒再去。”

毛澤東《矛盾論》二:“為了敘述的便利起見,我在這裏先說矛盾的普遍性,再說矛盾的特殊性。”

6.用於否定詞之前,表示永遠。

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鰲魚脫卻金鉤去,擺尾搖頭再不回。”

田心上《妯娌之間》:“咱們一家人,都高高興興地建設咱們的社會主義,再也不三天兩頭地鬧嘴吵架了。”

7.若,如果。

《紅樓夢》第四一回:“我掂著這麽體沈,這再不是楊木,一定是黃松做的。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七回:“你再不走,船開了,你又沒有鋪蓋,又沒有盤纏,外國人拿你吊起來我可不管。”

8.猶一點。加強否定句語氣。

《西遊記》第三三回:“﹝行者﹞心中埋怨道:‘師父偌大年紀,再不曉得事體。’”清李漁《蜃中樓·述異》:“小弟自從那日想起,直想到如今,再不得明白。”

9.猶一定,絕對。

《紅樓夢》第四七回:“﹝薛蟠﹞一回頭見了湘蓮,如獲奇珍,忙笑道:‘我說你是個再不失信的。’”

10.更,更加。

毛澤東《改造我們的學習》:“如果有人想真正診治自己的毛病的話,我勸他把這副對子記下來,或者再勇敢一點,把它貼在自己房子裏的墻壁上。”

曹禺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孩子,你可要說實話,媽經不起再大的事啦。”

11.通“載”。語首助詞。

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:“東海有蟲,巢於蚊睫,再乳再飛,而蚊不為驚。”

《文選·曹植〈應詔〉詩》:“騑驂倦路,再寢再興。”

李善註:“《毛詩》曰,言念君子,再寢再興。”一本作“載”。

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四:“此再字與‘載’通,語辭也。”

阅读:1652

●再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