旃
旃字的筆畫:10畫;
zhān
ㄓㄢ
〔《廣韻》諸延切,平仙,章。〕
1.赤色、無飾、曲柄的旗。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使者載旃,帥以受命於朝。”
鄭玄註:“旃,旌旗屬也。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。”
2.泛指旌旗。
唐李白《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》詩:“良圖掃沙漠,別夢繞旌旃。”
3.表彰。
漢揚雄《法言·問明》:“舉茲以旃,不亦寶乎?”劉師培補釋:“蓋旃為軍中之標識,引申之即為旌表之義。”
五代馬縞《中華古今註·旌旃》:“旌者,旌也,旌表賢人之德。旃者,善也,以彰善人之德。”
4.之,焉。
《詩·魏風·陟岵》:“上慎旃哉,猶來無止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之、旃一聲之轉,又為‘之焉’之合聲,故旃訓‘之’,又訓‘焉’。”
《後漢書·應劭傳》:“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,斯文之族,無乃類旃。”
元耶律楚材《和冀先生韻》:“勉旃封禪事,不可策安邊。”
5.通“氈”。
漢王褒《聖主得賢臣頌》:“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。”
《漢書·王吉傳》:“夫廣夏之下,細旃之上,明師居前,勸誦在後。”
顏師古註:“廣夏,大屋也。‘旃’與‘氈’同。”
阅读:133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