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
借字的筆畫:10畫;
jiè
ㄐ〡ㄝˋ
〔《廣韻》子夜切,去禡,精。〕
〔《廣韻》資昔切,入昔,精。〕
1.暫時取用別人提供的錢物,指借入。
《左傳·定公九年》:“﹝陽虎﹞盡借邑人之車,鍥其軸,麻約而歸之。”
《晉書·齊王攸傳》:“就人借書,必手刊其謬,然後反之。”
魯迅《吶喊·明天》:“王九媽便發命令,燒了一串紙錢;又將兩條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,替單四嫂子借了兩塊洋錢,給幫忙的人備飯。”
2.引申指乞求。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驚夢》:“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。”
俞平伯《說“借”字古今音讀與〈牡丹亭·驚夢〉》:“此借字自是乞求之意。”
3.將自己的錢物暫時供人使用。指借出。
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吾猶及史之闕父也。有馬者,借人乘之,今亡矣夫!”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子贏鋤以借父,訓秦法而著色。”
李善註引《漢書音義》:“假與父鋤而德之。”如:你就借他十元錢,把他打發走算了。
4.拿;取。
《古今小說·陳禦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梁尚賓道:‘怎見得我不像箇買的?’客人道:‘你要買時,借銀子來看。’”
《廿載繁華夢》第二回:“先向鄧家借過女子的真時日,隨後擇定送了日子。”
5.得到,達到。
漢鄒陽《獄中上書自明》:“夫晉文公親其讎,而彊霸諸侯,齊桓公用其仇,而一匡天下,何則?慈仁殷勤,誠嘉於心,此不可以虛辭借也。”
唐趙元一《奉天錄》卷三:“臣請死節王事,願陛下天威遠借。死日生年,臣之願也。”
6.憑藉;利用。
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借光景以往來兮,施黃棘之枉策。”
晉陸機《演連珠》:“臣聞良宰謀朝,不必借威;貞臣衛主,脩身則足。”
清朱錫《幽夢續影》:“善詐者借我疑,善欺者借我察。”
巴金《寒夜》一:“借著廊上昏黃的電燈光,他看見他的房門仍然鎖著。”
7.使用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歲借民力,條之於版。”
前蜀韋莊《題淮陰侯廟》詩:“如何不借平齊策,空看長星落賊圍。”
8.低品之官因事勢需要暫時使用高品之官階。
宋嶽飛《奏條覆襄陽隨郢三郡防守狀》:“襄陽府已差武功大夫、本軍幹辦官張旦,借左武大夫,權唐、鄧、郢州、襄陽府安撫副使,兼知襄陽軍府事。”
9.勾結。
漢陸賈《新語·辨惑》:“夫邪曲之相銜,枉橈之相借,直故不得容其間。”
10.給予,授予。
《韓非子·難二》:“然雖知不欺主之臣,今桓公以任管仲之專,借豎刁、易牙,蟲流出屍而不葬,桓公不知臣欺主與不欺主已明矣。”
梁啟雄釋:“桓公卻用‘專任管仲’那種態度轉到豎刁、易牙二人身上。”
《後漢書·鄭太傳》:“董卓彊忍寡義,誌欲無猒。若借之朝政,授以大事,將恣兇欲,必危朝廷。”
唐趙元一《奉天錄》卷三:“天借賊機,官軍不振。”
11.幫助,照顧。
唐薛用弱《集異記·王維》:“維方將應舉,具其事言於岐王,仍求庇借。”
12.勉勵,推許。
宋司馬光《答彭寂朝議書》:“辱書獎借太過,期待太厚,且愧且懼,殆無所容。”
13.憐惜。
宋陸遊《書驛壁》詩:“女兒薄命天不借,青燈獨宿江邊捨。”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詰病》:“如花嬌怯,合得天饒借。”
14.寬容。
《南史·齊紀下》:“帝明審有吏才,持法無所借。”
15.假托。參見“借故”、“借端”。
16.連詞。假如。表假設。
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借曰未知,亦既抱子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後晉高祖天福三年》:“借有二人坐獄遇赦,則曲者幸免,直者銜冤。”
17.連詞。即使。表讓步。
唐柳宗元《師友箴》:“吾欲從師,可從者誰?借有可從,舉世笑之。吾欲取友,誰可取者?借有可取,中道或捨。”
《新唐書·狄仁傑傳》:“朝廷借乏賢,如本立者不尟。”
18.指借職。
沈括《夢溪筆談·譏謔》引宋石延年(曼卿)絕句雲:“無才且作三班借,請俸爭如錄事參。”參見“借職”。
19.同“藉”。
阅读:15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