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然
1.光明貌。
《初學記》卷十九引《衛玠別傳》:“昨與吾外甥並坐,炯然若明珠之在我側,朗然來映人。”
《隋書·天文誌上》:“月盛之時,雖有重雲蔽之,不見月體,而夕猶朗然,是月光猶從雲中而照外也。”
2.清澈貌;明白貌。
《呂氏春秋·士容》:“士不偏不黨,柔而堅,虛而實,其狀朗然不儇,若失其一。”
陳奇猷校釋:“朗為朗本字,見《說文》……謂中心清澈而無巧慧,即中心虛靜而無巧詐之意。”
《南史·陸慧曉傳》:“慧曉心如照鏡,遇形觸物,無不朗然。”
元劉君錫《來生債》第四摺:“我一聞其言,心下朗然省悟。”
沈從文《邊城》十:“地位非常之好,從窗口望出去,河中一切朗然在望。”
3.疏朗貌。
俞樾《茶香室叢鈔·東坡像》引清毛奇齡《西河雜箋》:“鼻垂圜根細,而鬚朗然。”
4.形容聲音響亮。
《說郛》卷三十引元無名氏《雋永靈》:“諸神皆賦一韻,且各刪潤雕改商確,又久之遂畢,朗然誦之。”
清史震林《西青散記》卷一:“夢覘詠仙女詩,聲朗然出風雨外。”
許傑《賭徒吉順》下:“兩面夾住的高墻的回音,格外朗然。”
阅读:11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