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悶

簡體悶字的筆畫:7畫;繁體悶字筆畫:12畫。

(悶,悶)

I

mèn

ㄇㄣˋ

〔《廣韻》莫困切,去慁,明。〕

同“惛”。

1.煩憂;憤懣。

《易·乾》:“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遯世無悶,不見是而無悶。”

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,窮則自得而無悶。”

宋張先《滿江紅·初春》詞:“多少恨,今猶昨;愁和悶,都忘卻。”

2.指憋悶。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一回:“雪舫此時卻不來了,終日悶著一肚子氣,沒處好告訴,沒有好商量。”
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這一陣子悶在肚裏的怨氣再也忍不住了,她放聲大哭了。”

3.愚昧、渾噩貌。參見“悶悶”。引申為納悶。

元無名氏《連環計》第二摺:“隻是這連環計將何下手,丟下一樁悶公事在俺心上,兀的不傒倖殺人也呵。”
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三章五:“這光景使我悶了一下,我開始不明白是什麽緣故。但略一回想,也就立地瞭然了。”

4.密閉。參見“悶子車”。

5.方言。難道,莫非。

小桔《打城隍》:“那天野鵲叫,悶是來客?”

II

mēn

ㄇㄣ

〔《集韻》謨奔切,平魂,明。〕

1.因氣不通暢而引起的不快之感。

《素問·風論》:“風者,善行而數變,腠理開則灑然寒,閉則熱而悶。”

陸俊超《驚濤駭浪萬裏行》:“在這種悶得使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是多麽需要水呵!”

2.沈默,不作聲。呂劇《李二嫂改嫁》第七場:“要說孬處就是為人悶一點,老實的說不出句話來。”

3.引申為堅忍。

清張岱《西湖夢尋·西湖南路·於墳》:“禦史楊鶴為公增廓祠宇,廟貌巍煥,屬雲間陳繼儒作碑記之。碑曰:‘大抵忠臣為國,不惜死,亦不惜名。不惜死,然後有豪傑之敢;不惜名,然後有聖賢之悶。

黃河之排山倒海,是其敢也;既能伏流地中萬三千裏,又能千裏一曲,是其悶也。’”參見“悶然”。

4.指聲音低沈不揚。參見“悶弓兒”、“悶雷”。

5.用同“燜”。密閉而用微火把食物加熱或煮熟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看見鍋裏煮的雞和肉噴鼻香,又悶著一鍋好飯,房裏又放著一瓶酒,不知是那裏來的,不由分說,揭開鍋就要撈了喫。”

蕭乾《皈依》:“該熟了吧?可是,平素娘兒倆誰也不願意太信任自己。非要另一個點了頭,搭訕著說:‘成了,沒錯兒。’才把悶了半天的籠屜揭開。”

6.使不透氣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這人在筐裏悶了半日,忽聽得外面一陣喧鬧,次後卻聽不見些聲息。”如:茶剛泡上,悶一會兒再喝。

7.在屋裡呆著,不到外面去。

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》四:“她歡喜在野外活動,願意做費勁的簡單的事,現在一天到晚悶在家裏燒飯,做做針線,侍奉公婆,她實在不情願。”

阅读:1662

●悶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