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隳

隳字的筆畫:17畫;

huī

ㄏㄨㄟ

〔《廣韻》許規切,平支,曉。〕

亦作“隓”。

1.毀壞;廢棄。

《老子》:“故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強或羸,或載或隳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隳,毀也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合則離,愛則隳。”

高誘註:“隳,廢也。”

宋葉適《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誌銘》:“清河溢,隳城千丈。”

明唐順之《公移·牌》:“若一疏虞,是隳前功而招後罪也。”

李大釗《民彜與政治》:“一夫作難,七廟以隳。”

2.通“惰”。懈怠。

《韓非子·八奸》:“是以賢者懈怠而不勸,有功者隳而簡其業,此亡國之風也。”

陳奇猷集釋引太田方曰:“隳、墮二字並與惰通。”

唐韓愈《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》:“四十餘年,或裨或專,攻牢保危,爵位已隮,既明且慎,終老無隳。”

阅读:1329

●隳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