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旅

旅字的筆畫:10畫;

ㄌㄩˇ

〔《廣韻》力舉切,上語,來。〕

亦作“魯”。“臚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軍隊編制單位。

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。五人為伍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,五卒為旅。”
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以為軍令:五家為軌,故五人為伍,軌長帥之;十軌為裏,故五十人為小戎,裏有司帥之;四裏為連,故二百人為卒,連長帥之;十連為鄉,故二千人為旅,鄉良人帥之。”
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負鄙為艱,縱則不可,出師征之,其眾十旅。”

2.泛指軍隊。

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”

毛傳:“旅,師。”

《韓非子·存韓》:“進而擊趙不能取,退而攻韓弗能拔,則陷銳之卒懃於野戰,負任之旅罷於內攻。”

梁啟雄解:“物茂卿曰:負任之旅,即轉餉者。‘旅’亦‘卒’也。”

《隋書·李密傳》:“明公以英傑之才而統驍雄之旅,宜當廓清天下,誅剪群兇。”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哭主》:“孤臣左良玉,遠在邊方,不能一旅勤王,罪該萬死了。”

3.官名。

《周禮·天官·宰夫》:“掌百官府之徵令,辨其八職……四曰旅,掌官常以治數。”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百官之正、長、師、旅及處守者,皆有賂。”

杜預註:“師、旅,小將帥。”

宋王安石《策問》:“自公至於士凡幾位,自正至於旅凡幾職。”
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辛部第四章:“旅者,群執事之官也。”

4.眾;眾多。
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小人之利也,敢煩裏旅。”

杜預註:“旅,眾也,不敢勞眾為己宅。”

《楚辭·劉向〈九嘆·離世〉》:“去郢東遷,余誰慕兮?讒夫黨旅,其以茲故兮?”王逸註:“旅,眾也……誠以讒夫朋黨眾多之故而見放棄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“撥蟄戶,測潛鱗,踵介旅。”

章炳麟《五無論》:“縱令政府盡亡,國界盡破,而因仍固有之聚落以相什伍者,猶未化鎔,合旅相爭,其勢仍不能已。”

5.俱,共同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今夫古樂,進旅退旅,和正以廣。”

鄭玄註:“旅,猶俱也。俱進俱退,言其齊一也。”參見“旅進”。

6.次序。

《儀禮·燕禮》:“賓以旅酬於西階上。”

鄭玄註:“旅,序也。以次序勸卿大夫飲酒。”

7.指旅酬。

《禮記·曾子問》:“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……攝主不厭祭,不旅,不假。”

鄭玄註:“不旅者……不為旅酬也。”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季氏飲大夫酒,臧紇為客。既獻,臧孫命北面重席,新尊絜之。召悼子,降,逆之。大夫皆起,及旅,而召公鉏,使與之齒。”

8.陳述。

《書·召誥》:“太保乃以庶邦冢君,出取幣,乃復入,錫周公曰:拜手稽首,旅王若公。”

孔傳:“陳王所宜順周公之事。”

《書·序》:“周公既得命禾,旅天子之命,作《嘉禾》。”

孔傳:“已得唐叔之禾,遂陳成王歸禾之命。”

宋嶽珂《桯史·嘉禾篇》:“臣商英敢拜手稽首,旅天之命。”

9.陳列。

《詩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“籩豆有楚,殽核維旅。”

毛傳:“旅,陳也。”
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周穆觀兵,荒服不旅。”

顏師古註引三國魏張晏曰:“旅,陳也。”

宋蘇軾《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陝州》:“王庭旅百寶,大貝隨弓戈。”

10.陳列祭品而祭。

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國有大故,則旅上帝及四望。”

鄭玄註:“旅,陳也,陳其祭事以祈焉。”

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季氏旅於泰山。”

唐李德裕《奉和聖制南郊禮畢》:“磬筦歌大呂,冕裘旅天神。”

11.奉養。

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故旅耆老,復孝敬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漢書一》:“《廣雅》曰:‘旅,養也。’即《王制》所雲‘養耆老’。”

12.不種而生。
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翼翼京室,眈眈帝宇,巢焚原燎,變為煨燼,故荊棘旅庭也。”

《南史·孝義傳上·庾沙彌》:“嫡母劉氏……墓在新林,忽生旅松百許株,枝葉鬱茂,有異常松。”

13.寄居外地,旅居。

《左傳·莊公二十二年》:“羈旅之臣,幸若獲宥……君之惠也。”

南朝宋顏延之《直東宮答鄭尚書》詩:“跂予旅東館,徒歌屬南墉。”

唐韓愈《胡良公墓神道碑》:“公始以進士,孤身旅長安。”

《新華月報》1979年第6期:“塞北山西久旅,所患惟消渴。”

14.寄居外地或旅行在途的人;旅客。

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老有嘉惠,旅有施舍。”

杜預註:“旅客來者,施之以惠,舍不勞役。”

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關,譏而不徵,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。”

《文選·謝朓〈郡內登望〉詩》:“結髮倦為旅,平生早事邊。”

呂向註:“旅,客也。”

15.行進到某一區域而暫作停留;旅次。
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歲次玄枵,月旅蕤賓。”

李善註:“鄭玄《周禮》註曰,旅猶處也。

《禮記》曰:‘仲夏之月,律中蕤賓。’鄭玄曰,中猶應也。仲夏氣至,則蕤賓律應也。”

《文選·陸倕〈石闕銘〉》:“於是歲次天紀,月旅太簇。”

李善註:“《漢書》曰:太簇位在於寅,正月也。”

南朝梁沈約《光宅寺剎下銘》:“歲次星紀,月旅黃鍾。”

16.廬舍;旅舍。

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止旅迺密,芮鞫之即。”

馬瑞辰通釋:“旅、廬古通用。旅當讀如‘十裏有廬’之廬。”

唐陳子昂《循州司馬申國公高君墓誌》:“追寇至廣州,遇疾薨於南海之旅。”

17.道路。

《書·禹貢》:“蔡蒙旅平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尚書上》:“餘謂旅,道也。

《爾雅》:‘路、旅,途也。’郭璞曰:‘途,即道也。’《郊特牲》:‘臺門而旅樹。’鄭註曰:‘旅,道也。’‘蔡蒙旅平’者,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。”

18.鎧甲。
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湯謀易旅。”

聞一多《古典新義·楚辭校補》:“牟廷相謂‘湯’為‘澆’之訛字,是矣。甲,一曰旅……《釋名·釋兵器》曰:‘凡甲聚眾劄為之謂之旅,上旅為衣,下旅為裳。’‘澆謀易旅’者,易旅即治甲。”

19.《易》六十四卦之一。艮下離上。

《易·旅》:“旅,小亨,旅貞吉。”

20.通“侶”。同伴;伴侶。

《詩·周頌·有客》:“敦琢其旅。”

朱熹集傳:“旅,其卿大夫從行者也。”

馬瑞辰通釋:“旅、呂亦雙聲。

《漢誌》:‘呂,旅也。’又通作‘侶’。

《廣雅·釋獸》:‘麟不旅行。’《玉篇》引《草木疏》作‘麟不侶行’。敦琢其旅,猶雲雕琢其侶也。”

三國魏曹植《名都篇》:“鳴儔嘯匹旅,列坐竟長筵。”

《三國誌·魏誌·胡質傳》“威、鹹熙中官至徐州刺史”裴松之註引《晉陽秋》:“辭歸,每至客舍,自放驢,取樵炊爨,食畢,復隨旅進道。”

《晉書·良吏傳·胡威》作“復隨侶進道”。

21.通“侶”。結為伴侶。

漢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:“操又矯命稱制,遣使發兵。恐邊遠州郡,過聽而給與,彊寇弱主,違眾旅叛,舉以喪名,為天下笑,則明哲不取也。”

22.通“膂”。脊骨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函人》:“權其上旅與其下旅。”

鄭玄註引鄭司農曰:“上旅,謂要以上;下旅,謂要以下。”

23.通“膂”。膂力。

漢班固《述高紀》:“爰茲發跡,斷蛇奮旅。神母告符,朱旗乃舉。”參見“旅力”。

24.通“莒”。地名。

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以按徂旅。”

毛傳:“旅,地名。”

清曾釗《詩毛鄭異同辨》“皇矣”:“按《孟子》‘徂旅’作‘徂莒’。

趙岐註雲:‘以遏止往伐莒者。’則趙亦以莒為地名矣。

《漢書·律曆誌》:‘呂,旅也。’膂力之字本作‘呂’。蓋旅、呂古通借,毛訓旅為地名,謂旅即莒之假借也。”

25.古西戎國名。參見“旅獒”。

26.姓。

漢有旅卿、旅罷師。見《通誌·氏族三》。

阅读:4173

●旅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