鎖
簡體鎖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鎖字筆畫:18畫。
(鎖,鎖)
su·
ㄙㄨㄛˇ
〔《廣韻》蘇果切,上果,心。〕
1.以鐵環相勾連而成的鏈子。
《墨子·備蛾傅》:“為鐵鎖,鉤其兩端之縣。”
唐劉禹錫《西塞山懷古》詩:“千尋鐵鎖沈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頭。”
明袁宏道《華山記》:“南峰之背,有靜室,垂雙鎖,鎖盡為鐵杙以承板道。”
2.以鐵環勾連而成的刑具。
《漢書·王莽傳下》:“其男子檻車,兒女子步,以鐵鎖瑯當其頸。”
《新唐書·刑法誌》:“杻校鉗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,量囚輕重用之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唐太宗貞觀十一年》:“又定枷、杻、鉗、鎖、杖、笞,皆有長短廣狹之制。”
胡三省註:“鎖,以鐵瑯當之也。”
3.雕鏤或繪畫的連環形花紋。參見“鎖窗”。
4.一種縫紉方法。用於衣物邊緣或扣眼上,針腳很密,線斜交或鉤連。參見“鎖口”。
5.拘繫;束縛。
漢東方朔《與友人書》:“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。”
《北史·元誌傳》:“城人果開門引賊,鎖誌及芬之送念生,見害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一:“一時無處躲避,當下被眾人鎖了,登時押到縣堂。”一本作“索”。
清鄭燮《私刑惡》詩:“牽累無辜十七八,夜來鎖得鄰家翁。”
6.安在門窗箱匣等開合處,或鐵鏈的環孔中,通常用鑰匙打開的金屬器具。
唐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下令掊鎖擴門,悉棄倉實與民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下了長關,徹了大鎖。”
巴金《寒夜》三十:“她看見房內有亮,門上沒有鎖,心裏想屋子裏不會沒有人。”
7.指像鎖一樣的東西。
唐李商隱《無題》詩之二:“金蟾齧鎖燒香入,玉虎牽絲汲井迴。”
馮浩箋註:“道源曰:‘蟾善閉氣,古人用以飾鎖。’陳帆曰:‘高似孫《緯略》引此句,雲是香器。其言鎖者,蓋有鼻鈕之於帷幬之中也。’”
8.把鎖鎖上。
唐韓愈《奉和李相公題蕭家林亭》:“巖洞幽深門盡鎖,不因丞相幾人知?”一本作“鎖”。
前蜀韋莊《殘句》:“印將金鎖鎖,簾用玉鉤鉤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十回:“武松買個柳籐箱子,把這送的東西,都鎖在裏面。”
冰心《晚晴集·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》:“我背上書包,鎖上門。”
9.封閉;封鎖。
唐白居易《潛別離》詩:“深籠夜鎖獨棲鳥,利劍春斷連理枝。”
宋劉克莊《真州北山》詩:“遙憐鍾阜諸峰好,閑鎖行宮九十年。”
元孟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一摺:“我則見雨迷了山岫,雲鎖了青虛。”
李瑛《深山行進》詩:“風緊,夜深,雲壓著山,山鎖著雲。”
10.皺(眉)。
元王逢《江邊竹枝詞》之二:“楚江風浪吳煙雨,翠鎖修眉八字山。”
《西遊補》第六回:“美人說那裏話來,我見你愁眉一鎖,心肺都已碎了。”
老舍《老張的哲學》第二八:“老張鎖著眉頭,心中好像萬分難過。”
11.通“瑣”。細碎。參見“鎖事”、“鎖碎”。
12.姓。
明有鎖以忠。見明顧起元《客座贅語·僻姓》。
阅读:238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