蹕
簡體蹕字的筆畫:13畫;繁體蹕字筆畫:17畫。
(蹕,蹕)
bì
ㄅ〡ˋ
〔《廣韻》卑吉切,入質,幫。〕
亦作“驆”。
1.古代帝王出行時,禁止行人以清道。
《周禮·天官·閽人》:“大祭祀、喪紀之事,設門燎,蹕宮門廟門。”
鄭玄註:“蹕,止行者。”
《史記·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孝惠帝為東朝長樂宮,及間往,數蹕煩人,迺作複道,方築武庫南。”
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:“蹕,止人行也。”
《古今小說·臨安裏錢婆留發跡》:“錢鏐雖受王封,其實與皇帝行動不殊,一般出警入蹕,山呼萬歲。”
董必武《初到承德寓避暑山莊》詩:“年年避暑到山莊,息駕車騎警蹕忙。”
2.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。
《史記·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廷尉奏當,一人犯蹕,當罰金。”
唐陳去疾《踏歌行》:“仙蹕初傳紫禁香,瑞雲開處夜花芳。”
3.站立不正。
漢劉向《列女傳·周室三母》:“古者婦人妊子,寢不側,坐不邊,立不蹕。”
阅读:11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