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顫心驚
【成語】:膽顫心驚
【拼音】:dǎn chàn xīn jīng
【解釋】:顫:發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【出處】:元·施惠《幽閨記·士女隨遷》:“生長升平,誰曾慣遭離亂,苦怎言。膽顫心驚,如何可免。”
【示例】:所以,每有風聲,無不‘談虎色變’,~。 ★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二卷第八章
【近義詞】:膽戰心驚、心驚肉跳、魂不附體
【反義詞】:神色不驚、鎮定自若、滿不在乎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膽怯
【英文】:have one's heart in one's boot
(膽顫心驚,膽顫心驚)
同“膽戰心驚”。
元施惠《幽閨記·士女隨遷》:“生長昇平,誰曾慣遭離亂,苦怎言。膽顫心驚,如何可免。”
清袁於令《西樓記·捐姬》:“膽顫心驚,追賊莫暫停。”
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二卷第八章:“平江縣久已成為南北軍閥拉鋸戰必經的要道,受兵災最多最劇的地方。所以,每有風聲,無不‘談虎色變’,膽顫心驚。”
阅读:13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