袪
袪字的筆畫:10畫;
qū
ㄑㄩ
〔《廣韻》去魚切,平魚,溪。〕
1.袖口。亦泛指衣袖。
《詩·鄭風·遵大路》:“遵大路兮,摻執子之袪兮。”
毛傳:“袪,袂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《喪服》雲:‘袂屬幅,袪尺二寸。’則袂是袪之本,袪為袂之末。
《唐風·羔裘》傳雲:‘袪,袂末。’則袂、袪不同。此雲‘袪,袂’者,以袪袂俱是衣袖本末別耳。”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陽虎為亂於魯……門者出之。顧反而取其出之者,以戈推之,攘袪薄腋。”
宋葉適《太令人胡氏輓詞》:“已刻《溪西誌》,潸然淚滿袪。”
清王韜《淞濱瑣話·白瓊仙》:“婢前執生袪,生不覺隨之俱行。行至池畔,誘生觀魚,為婢一手推入池中。”
2.舉衣貌。引申為撩起;舉起。
《呂氏春秋·知化》:“子胥兩袪高蹶而出於庭。”
高誘註:“兩手舉衣而行。”
陳奇猷校釋:“古人長衣,欲大踏步而行則必先舉衣,故此文雲然。”
《文選·班固〈西都賦〉》:“張鳳蓋,建華旗,袪黼帷,鏡清流。”
李善註引高誘《淮南子》註:“袪,舉也。”
《文選·傅毅〈舞賦〉》:“黼帳袪而結組兮,鋪首炳以焜煌。”
李善註:“袪,猶舉也。”
3.通“祛”。除去。
《文選·蔡邕〈郭有道碑文〉》:“爾乃潛隱衡門,收朋勤誨,童蒙賴焉,用袪其蔽。”
李善註:“袪,猶去也。”
唐賈島《寄遠》詩:“始知相結密,不及相結疏;疏別恨應少,密離恨難袪。”
清惲敬《三代因革論七》:“官役顧則久,久則為民害無已時,如之何而可袪其害歟?”葉聖陶《窮愁》:“蓋失業之輩既眾,即求職之途益艱,欲袪其艱,遂不得不乞靈於有力。”
4.通“祛”。見“袪袪”。
5.通“祛”。開散。
《文選·謝惠連〈泛湖歸出樓中翫月〉詩》:“近矚袪幽薀,遠視盪諠囂。”
李善註引李奇《漢書註》:“袪,開散也。”
阅读:112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