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聵
(昏聵,昏聵)
1.眼花耳聾。形容神誌昏亂。
宋王安石《上執政書》:“非獨以此也,某又不幸,今茲天被之疾,好學而苦眩,稍加以憂思,則往往昏聵不知所為。”
《遼史·蕭撻不也傳》:“與北院宣徽使耶律撻不也善,乙辛嫉之,令人誣告謀廢立事。不勝搒掠,誣伏。上引問,昏聵不能自陳,遂見殺。”
清袁枚《新齊諧·女化男》:“耒陽薛姓女名雪妹,嫁有日矣,忽病危,昏聵中,有白鬚老人……迫以物納之而去。”
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二七:“等到一陣神力用過,倏忽中擲此百獸之王,於死的鐵門之內以後,他神誌昏聵的抱頭頹坐。”
2.眼花耳聾。比喻愚昧,糊塗。
明歸有光《與王子敬書》之四:“向人昏聵之甚,泥團不足盡之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二七回:“但他忒昏聵的不象了!”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:“真是太費唇舌,我們的君侯昏聵到了那樣的程度!每天隻是打瞌睡,你給他說過的話,一轉身他便忘記了。”
阅读:129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