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壯

簡體壯字的筆畫:6畫;繁體壯字筆畫:7畫。

(壯,壯)

I

zhuàng

ㄓㄨㄤˋ

〔《廣韻》側亮切,去漾,莊。〕

1.強壯;壯盛;盛大。

《易·大壯》:“彖曰:大壯,大者壯也。”

高亨註:“本卦名‘大壯’者,謂其大者強壯也。”

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孔子嘗為委吏矣,曰:‘會計當而已矣。’嘗為乘田矣,曰:‘牛羊茁壯長而已矣。’”漢張仲景《傷寒論·太陽病上》:“表氣壯,則衛固榮守,邪由何入!”唐韓愈《論孔戣致仕狀》:“若有德及氣力尚壯,則君優而留之,不必年過七十,盡許致事也。”

明潘陸《同朱士葉北固山用唐人韻》:“江愛秋濤壯,山憐宿雨青。”

2.堅實;牢固。
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仲冬之月﹞冰益壯……虎始交。”

唐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金繩鐵索鎖紐壯,古鼎躍水龍騰梭。”

宋葉適《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誌銘》:“公始至楚,以舊樓櫓不壯,易之千間。城敗非樓櫓咎,蓋言者誤也。”

元無名氏《馬陵道》楔子:“他頭裏未曾過去時,這橋還壯哩,則怕他踹損了,則除是恁的?!”

3.勇猛;威猛。
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偃也聞之:‘戰鬥,直為壯,曲為老。’”

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單於既得陵,素聞其家聲,及戰又壯,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故觀電而懼雷壯,聽聲而懼兵威。”

4.豪壯;豪邁。

《漢書·樊噲傳》:“噲等見上流涕曰:‘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,定天下,何其壯也!今天下已定,又何憊也!’”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陳琳之檄豫州,壯有骨鯁。”

唐杜甫《壯遊詩》:“七齡思即壯,開口詠鳳凰。”

唐韓愈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爾時心氣壯,百事謂己能。”

蕭乾《栗子·鵬程》:“王誌翔這番誌向誠然壯,但自來好事總是多磨。”

5.壯觀。

宋葉適《利涉橋記》:“蓋奔渡、爭舟、蹴蹋之患既免,而井屋之富,廛肆煙火,與橋相望不絕,甚可壯也!”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一》:“巖前懸石甚壯,當洞門為屏,若垂簾然。”

陳毅《三峽》詩:“三峽天下壯,請君乘船遊。”

6.推崇,贊許。
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先是時,蜀有司馬相如,作賦甚弘麗溫雅,雄心壯之,每作賦,常擬之以為式。”

三國魏曹丕《滄海賦》:“美百川之獨宗,壯滄海之威神。”

唐柳宗元《佩韋賦》:“柳子讀古書,睹直道守節者即壯之。”

《明史·廖永安傳》:“太祖壯永安不屈,遙授行省平章政事,封楚國公。”

陳毅《記遺言》詩序:“余聞而壯其言,詩以誌之。”

7.肥壯;粗壯。
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夏之月﹞其器高以粗,養壯佼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壯謂容體盛大。”

《南史·齊隨郡王子隆傳》:“子隆年二十一,而體過充壯,常使徐嗣伯合蘆茹丸以服自銷損,猶無益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憑他怎樣,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呢!”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一:“盛佑亭眼睛看著路那邊的山上的刺蓬裏,撲撲地飛起一隻麻灰色的肥大的竹雞,眼睛盯著它說道:‘好家夥,好壯,飛都飛不動。’”

8.粗細的程度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末後大師傅翻箱倒籠,找出小扭指頭兒壯的一支金鐲子來。”

9.男子三十為“壯”。即壯年。後泛指成年。
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學;二十曰弱冠;三十曰壯,有室。”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及余飾之方壯兮,周流觀乎上下。”

朱熹註:“方壯,亦巫鹹所謂年未晏、時未央之意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兄弟》:“及其壯也,各妻其妻,各子其子,雖有篤厚之人,不能不少衰也。”

唐韓愈《韓府君墓誌銘》:“少而奇,壯而強,老而通。”

10.少壯,年輕。指年未滿二十歲。

《國語·晉語七》:“其壯也,彊誌而用命,守業而不淫。”

韋昭註:“此壯謂未二十時。”

《後漢書·循吏傳·任延》:“更始元年,以延為大司馬屬,拜會稽都尉。時年十九,迎官驚其壯。”

李賢註:“壯,少也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塞難》:“我自有身,不能使之永壯而不老,常健而不疾。”

11.指青春。

晉張翰《雜詩》:“榮與壯俱去,賤與老相尋。”

12.壯大;加強。

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壯其猶。”

毛傳:“壯,大;猶,道也。”

唐韓愈《與鄂州柳中丞書》:“閤下,書生也……陳師鞠旅,親與為辛苦,慷慨感激,同食下卒,將二州之牧,以壯士氣;斬所乘馬,以祭踶死之士。雖古名將,何以加茲!”葉聖陶《倪煥之》十一:“煥之近年來抱著樂觀主義,其原因在想望著希望的光輝,又能構成一種足以壯自己的膽的意象,使自己繼續想望著,不感空虛或倦怠。”

13.指能力強,做事迅速。

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,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則壯,李雲‘壯,猶疾也’。”

14.竭力。

元無名氏《殺狗勸夫》第三摺:“他壯廝趁,他壯廝挺。”

15.激烈;強烈。

晉袁宏《後漢紀·獻帝紀一》:“卓以堅為破虜將軍,冀其和弭,堅討卓逾壯,進屯陽人。”

唐韓愈《嘲鼾睡》詩:“雄哮乍咽絕,每發壯益倍。”

《歧路燈》第十八回:“又是盛大哥酒太壯,讓的又懇,因喝醉了。”

16.中醫艾灸法術語,一灼稱一“壯”。

《三國誌·魏誌·華佗傳》:“若當灸,不過一兩處,每處不過七八壯,病亦應除。”

《北史·藝術傳下·馬嗣明》:“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,便愈。”

宋範成大《重午》詩:“已孤菖淥十分勸,卻要艾黃千壯醫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二班》:“且雲:‘痛不可觸,妨礙飲食。’殷曰:‘易耳!’出艾團之,為灸數十壯,曰:‘隔夜愈矣。’”

17.通“莊”。美。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不撫壯而棄穢兮,何不改乎此度。”參閱祝廉先《〈文選〉六臣註訂訛》。

18.通“莊”。莊重。
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士君子之容,其冠進,其衣逢,其容良,儼然壯然。”

楊倞註:“壯然,不可犯之貌。壯,或當為莊。”

19.通“裝”。盛入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飧飯》:“香漿和暖水,浸饙少時,以手挼無令有塊。復小停,然後壯。”

20.我國少數民族名。舊作“僮”。詳“壯族”。

II

qiāng

ㄑ〡ㄤ

〔《廣韻》在良切,平陽,從。〕

通“戕”。

傷。
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安國壯趾,王恢兵首,彼若天命,此近人咎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壯,傷也。趾,足也。直謂墮車蹇耳,不言不宜征行也。”

黃侃《論學雜著·蘄春語》:“《方言》三:‘凡草木刺人,北燕、朝鮮之間謂之茦,或謂之壯。’註:‘今淮南人亦呼壯;壯,傷也。’案吾鄉謂刀刃微傷,如剃髮見血之類,曰打壯子;音初兩切,或諸兩切。”

III

zhuāng

ㄓㄨㄤ

〔《字彙補》音莊〕

姓。

春秋時有壯馳茲。見《國語·晉語九》。

阅读:2564

●壯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