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
命字的筆畫:8畫;
I
mìng
ㄇ〡ㄥˋ
〔《廣韻》眉病切,去映,明。〕
1.教令,政令;王命,朝命。
《易·姤》:“後以施命誥四方。”
孔穎達疏:“風行草偃,天之威令,故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誥於四方也。”
《禮記·緇衣》:“《甫刑》曰:‘苗民匪用命,制以刑,惟作五虐之刑曰法。’”鄭玄註:“命謂政令也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序致》:“同言而信,信其所親;同命而行,行其所服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二:“時三桂冀朝廷慰留,如明沐英世守雲南故事,及命下愕然。”
2.告訴;告誡。
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宰自右,少退贊命。”
鄭玄註:“贊,佐也;命,告也。佐主人告所以筮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非國語上·滅密》:“康公之母誠賢耶?則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,焉用懼之以數?”
3.差遣;指派。
《書·堯典》:“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。”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皇帝曰嗟,其又可許,爰命崇文,分卒禁禦。”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太宗讀〈金史〉》:“曾命儒臣翻譯《三國誌》及遼、金、元史,性理諸書,以教國人。”
4.指命令,下令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二八七引唐無名氏《王氏見聞·功德山》:“衙中隻留功德山已下酋長,訊之,並是巢賊之黨;將欲自二州相應而起。鹹命誅之。”
5.任命。
唐柳宗元《命官》:“官之命,宜以材耶?抑以姓乎?”宋趙彥衛《雲麓漫鈔》卷十二:“建炎紹興初,隨陷於賊而山中能自保,有帶甲僧千數,事定,皆命以官。”
6.天命;命運。
《易·乾》:“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。”
孔穎達疏:“命者,人所稟受若貴賤夭壽之屬是也。”
朱熹本義:“物所受為性,天所賦為命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》:“夫命者,所稟之分也。”
《警世通言·三現身包龍圖斷冤》:“隻見先生道:‘這命算不得。’”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一:“他對蕭隊長說:‘隊長同誌,發財得靠命的呀!’”
7.指命宮。
宋蘇軾《東坡誌林·退之平生多得謗譽》:“退之詩雲:‘我生之辰,月宿直鬥。’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。而僕乃以磨蠍為命,平生多得謗譽,殆是同病也。”
8.生命;壽命。
《書·盤庚中》:“予迓續乃命於天。”
孔傳:“言我徙欲迎續汝命於天。”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,不幸短命死矣。”
唐韓愈《歐陽生哀辭》:“命雖雲短兮其存者長,終要必死兮願不永傷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張淑兒巧智脫楊生》:“﹝楊元禮﹞也是命不該絕,在床上展轉不能安寢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五:“馬家的人從常二爺的口中聽到藥名,仿佛覺得病人的命已經可以保住。”
9.生存;生活。
晉李密《陳情事表》:“母孫二人,更相為命。”
唐韓愈《袁州祭神文》之二:“今既大旱,嘉穀將盡,人將無以為命,神亦將無所降依。”
唐韓愈《原人》:“形於上者謂之天,形於下者謂之地,命於兩間者謂之人。”
10.同“名”。名稱;名字。
《管子·法法》:“政者,正也。正也者,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。”
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東夏之命,古今之法,言異而典殊,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,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。”
陳奇猷校釋:“孫鏘鳴曰:‘命,名也。謂古之名物與今之言不同。’孫訓命為名,是。古者以名詞、語言、文字等形容事物之性狀者統謂之名。”
《史記·張耳陳餘列傳》:“張耳嘗亡命遊外黃。”
司馬貞索隱引晉灼曰:“命者,名也。謂脫名籍而逃。”
11.同“名”。命名;稱為。
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晉穆侯之夫人姜氏,以條之役生太子,命之曰仇。”
《史記·韓信盧綰列傳》:“韓太子亦生子,命曰嬰。”
唐柳宗元《四維論》:“世人之命廉者,曰不茍得也。”
清李漁《奈何天·巧怖》:“有二位雅人在此,為何不命一個齋名,題一個匾式?”
12.同“名”。著名。參見“命世”、“命世才”。
13.呼喚,招呼。
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二·傷歌行》:“春鳥翻南飛,翩翩獨翺翔。悲聲命儔匹,哀鳴傷我腸。”
《文選·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其深則有白黿命鱉。”
李善註:“命,呼也。”
晉劉琨《扶風歌》:“攬轡命徒侶,吟嘯絕巖中。”
14.指邀請;宴請。
唐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鄭厚張之德甚,因飾饌以命張,中堂宴之。”
宋王禹偁《對雪示嘉祐》詩:“去年看雪在商州,使君命我山寺頭……抱缾自瀉不待勸,乘興一引連十甌。”
15.運用,使用。
唐獨孤及《三月三日自京到華陰於水亭獨酌寄裴六薛八》詩:“呼兒命長瓢,獨酌湘吳醇。”
宋蘇軾《劉夫人墓誌銘》:“涓自蜀還,以重錦二十兩以獻夫人。夫人喜曰:‘可以適吾意之所欲與者。’命刀尺,以親疏散之,一日而盡。”
16.文章體裁之一,帝王的詔令。
《周禮·春官·典命》:“典命中士二人。”
鄭玄註:“命謂王遷秩群臣之書。”
賈公彥疏:“凡言命者,皆得簡策之命秩次也。命出於王,故雲命謂王遷秩群臣之書,書即簡策是也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文章》:“夫文章者,原出《五經》:詔命策檄,生於《書》者也;序述論議,生於《易》者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詔策》:“漢初定儀則,則命有四品:一曰策書,二曰制書,三曰詔書,四曰戒敕。”
姚華《論文後編·目錄上》:“帝命之稱,唐虞所同。三代相嬗,兼用誓誥。七國曰令。
秦併天下,改命曰制。”
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二篇:“《書》之體例有六:曰典,曰謨,曰訓,曰誥,曰誓,曰命,是稱六體。”
17.帝王按官職等級賜給臣下的儀物,如玉圭、服裝等。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襄王使邵公過及內史過,賜晉惠公命。”
韋昭註:“命,瑞命也。諸侯即位,天子賜之命圭,以為瑞節也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。”
韋昭註:“命,命服也。”
II
màn
ㄇㄢˋ
通“慢”。
輕慢;輕忽。
《禮記·大學》:“見賢而不能舉,舉而不能先,命也。”
鄭玄註:“命讀為慢,聲之誤也。舉賢而不能使君以先已是輕慢於舉人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命依註音慢,武諫反。”
阅读:281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