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泥

泥字的筆畫:8畫;

I

ㄋ〡ˊ

〔《廣韻》奴低切,平齊,泥。〕

亦作“坭”。

1.和著水的土。

《易·需》:“需於泥,致寇至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八回:“人家新新兒的靴子給踹了個泥腳印子。”

蔣光慈《少年飄泊者》十七:“他一個人耕著幾畝地,天天水來泥去。”

2.像泥狀的東西。舊題漢郭憲《洞冥記》卷三:“有明莖草,夜如金燈……亦名洞冥草。帝令剉此草為泥,以塗雲明之館,夜坐此館,不加燈燭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“那莊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,搗些蒜泥,將來放在智深面前。”如:印泥;棗泥。

3.指墻壁的塗料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汰侈》:“石以椒為泥。”

4.傳說中的一種海中動物。

宋歐陽修《浣溪沙》詞:“浮世歌歡真易失,宦途離合信難期。尊前莫惜醉如泥。”
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事實二》:“按,稗官小說:‘南海有蟲,無骨,名曰泥。在水中則活,失水則醉,如一堆泥然。’”

II

ㄋ〡ˋ

〔《廣韻》奴計切,去霽,泥。〕

1.阻滯;滯留。

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,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不為也。”

唐元稹《生春》詩:“晚來低漠漠,渾欲泥幽叢。”

清唐甄《潛書·受任》:“出而幹主,任之猶輕,言之猶淺,去留亦惟己,人不得泥也。”

黃中黃《沈藎》第四章:“之洞復電泥之。”

2.拘執,不變通。
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知明制度權物稱用之為不泥也。”

宋曾鞏《應舉啟》:“讀聖人之經,未知大義;明當世之務,多泥舊聞。”

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八篇:“小山之徒有《招隱士》之賦,其源雖出《離騷》、《招魂》等,而不泥於跡象,為漢代楚辭之新聲。”

3.用稀泥或如稀泥一樣的東西塗抹或封固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棗》:“率一石,以酒一升,漱著器中,密泥之,經數年不敗也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汰侈》:“王以赤石脂泥壁。”

南朝陳徐陵《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漬土泥函谷,挼繩縛涼州。”

明陳繼儒《珍珠船》卷一:“唐宗楚客造新第,沈香紅粉以泥壁,開門則香氣蓬勃。”

臧克家《自己的寫照》詩:“掮出幾千年的偶像來泥上新金,要用死的木牌壓倒活人!”

4.軟求,軟纏。

唐元稹《遣悲懷》詩之一:“顧我無衣搜畫篋,泥他沽酒拔金釵。”

《老殘遊記》第十七回:“翠環仍泥著不肯去,眼看著人瑞,有求救的意思。”

5.迷戀;留連。

唐劉得仁《病中晨起即事寄場中往還》詩:“豈能為久隱,更欲泥浮名。”

宋陶穀《清異錄·茗荈》:“子華因言前世惑駿逸者為馬癖,泥貫索者為錢癖。”

郁達夫《春閨》詩之一:“懶捲珠簾聽燕語,泥他風度太溫柔。”

6.指使人留連。

清惠周惕《再賦一首示耑木及同遊諸子》:“清香泥人著裀席,酒鱗瀉影搖紅波。”

7.汙;沾汙。

《易·井》:“井泥不食,舊井無禽。”

孔穎達疏:“井之下泥汙不堪食也。”
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驚夢》:“踏草怕泥新繡襪,惜花疼煞小金鈴。”

8.指風俗敗壞。參見“泥濁”。

III

ㄋ〡ˇ

〔《廣韻》奴禮切,上薺,泥。〕

見“泥泥”。

IV

niè

ㄋ〡ㄝˋ

〔《字彙補》乃結切〕

通“涅”。

1.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礬石。

《大戴禮記·曾子制言上》:“白沙在泥,與之皆黑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大戴禮記上》:“沙即今之紗字,非泥沙之沙也。泥讀為涅,涅謂黑色,亦非泥沙之泥也。”

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不獲世之滋垢,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泥亦音涅,滓亦音淄,又並如字。”

明楊慎《丹鉛總錄·字學·黽音蔑》:“《抱樸子》:‘舉秀才,不知書;舉孝廉,父別居。寒素清白濁如泥,高第良將怯如黽。’泥音涅,《後漢書》引《論語》‘涅而不緇’作‘泥而不滓’,可證也。”

2.染黑。參見“泥而不滓”。

V

nìng

ㄋ〡ㄥˋ

〔《集韻》乃定切,去徑,泥。〕

見“泥母”。

阅读:2250

●泥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