涸
涸字的筆畫:11畫;
hé
ㄏㄜˊ
〔《廣韻》下各切,入鐸,匣。〕
1.水枯竭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仲秋之月﹞殺氣浸盛,陽氣日衰,水始涸。”
鄭玄註:“涸,竭也。”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茍為無本,七八月之閒雨集,溝澮皆盈,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”
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“山不童,澤不涸。”
顏師古註:“涸,水竭也。”
郭沫若《述懷》詩:“因為我有這不涸的,永遠不涸的流泉,在我深深的,深深的心澗之中繚繞。”
2.謂排幹水。參見“涸漁”、“涸澤”。
3.竭;盡。
《管子·牧民》:“錯國於不傾之地,積於不涸之倉,藏於不竭之府。”
明郎瑛《七修類稿·義理·脾胃視聽》:“男子八八六十四歲,女人七七四十九歲,氣血既衰,耳目之聰明減矣;積日又久,氣血涸矣。故人至上壽,雖無疾病亦死。”
4.堵塞。
《楚辭·東方朔〈七諫·謬諫〉》:“悲太山之為隍兮,孰江河之可涸。”
王逸註:“涸,塞也……若江河之決,不可涸塞也。”參見“涸塞”。
5.通“沍”。參見“涸凍”、“涸陰”。
阅读:123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