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師
(士師,士師)
1.亦作“士史”。古代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名。
《周禮·秋官·士師》:“士師之職,掌國之五禁之法,以左右刑罰:一曰宮禁,二曰官禁,三曰國禁,四曰野禁,五曰軍禁。”
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今有殺人者,或問之曰:‘人可殺與?’則將應之曰:‘可。’彼如曰:‘孰可以殺之?’則將應之曰:‘為士師,則可以殺之。’”
《鶡冠子·王鈇》:“不待士史,蒼頡作書,故後世莫能雲其咎。”
陸佃註:“士,李官也。太古無法而治,不立士史,不造書契,而至德玄同,使由之者不能知,知之者不能名,尚何議其咎也哉。”
《孔子家語·致思》:“季羔為衛之士師,刖人之足。”
王肅註:“獄官。”
章炳麟《官制索隱》:“蓋太古治民之官,獨有士師而已……邦國有獄,士師遣其屬官就地聽之。”
2.兵眾,軍隊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前有車騎,則載飛鴻;前有士師,則載虎皮。”
鄭玄註:“士師,謂兵眾。”
孔穎達疏:“士師,兵眾也。虎是威猛,亦兵眾之象。若見前有兵眾,則舉虎皮於竿首,使兵眾見以為防也。”
孫希旦集解:“愚謂既言車騎,又言士師,則士師謂徒兵也。”
南朝宋顏延之《陽給事誄》:“士師奔擾,棄軍爭免,而瓚誓命沈城,佻身飛鏃,兵盡器竭,斃於旗下。”
阅读:191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