淒厲
(淒厲,淒厲)
1.形容寒風肆虐。
晉陶潛《詠貧士》之二:“淒厲歲雲暮,擁褐曝前軒。”
宋蘇軾《初秋寄子由》詩:“西風忽淒厲,落日穿戶牖。”
清金農《晏歲山舍夜臥》詩:“峪中氣淒厲,晏歲百端結。木隕山趾寒,泉枯溪腹泄。”
冰心《櫻花贊》:“他們喜歡櫻花,就是因為它在淒厲的冬天之後,首先給人民帶來了興奮喜樂的春天的消息。”
2.猶言淒涼肅穆。
唐梁肅《送元錫赴舉序》:“自三閭大夫作《九歌》,於是有激楚之詞,流於後世,其音清越,其氣淒厲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丙誌·青城老澤》:“平時無人至其處,關壽卿與同誌七八人,以春暮作意往遊,未到二十裏,日勢薄晚,鳥鳴猿悲,境界淒厲。”
金松岑《文學上之美術觀》:“翳彼樂府,風詩之遺,軍歌激揚,廟樂典重,寫哀淒厲,言情芬芳,足使絲篁協奏,宮徵相和。”
3.形容聲音淒慘而尖銳刺耳。
朱自清《執政府大屠殺記》:“司令的是用警笛;警笛一鳴,便是一排槍……那警笛聲甚淒厲,但有幾乎一定的節拍,足見司令者的從容!”梁斌《紅旗譜》五六:“老夏急促地說:‘快!敵人來了!’聽得誇誇的聲音,一陣馬蹄聲響過來。接著,墻外響起淒厲的軍號聲。”
峻青《黑羊山下》三:“夜風,掠過山巔,松濤聲呼呼地響著,貓頭鷹淒厲的叫聲,更增加了黑夜的恐怖。”
阅读:129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