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火
(陰火,陰火)
1.海中生物所發之光。
晉王嘉《拾遺記·唐堯》:“西海之西,有浮玉山。山下有巨穴,穴中有水,其色若火,晝則通曨不明,夜則照耀穴外,雖波濤瀼蕩,其光不滅,是謂‘陰火’。”
唐法振《送褚先生海上尋封煉師》詩:“明珠漂斷岸,陰火映中流。”
清錢謙益《丁亥夏題海釣鰲圖》詩之三:“陰火初銷黑浪遲,投竿錯餌自逶迤。”
2.燐火。俗稱鬼火。
唐竇庠《夜行古戰場》詩:“泉冰聲更咽,陰火燄偏青。”
元韓性《題龔翠巖中山出遊圖》詩:“空山無人日昏黃,回風陰火隨幽篁。”
3.地火;地熱。
唐杜甫《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》詩:“陰火煮玉泉,噴薄漲巖幽。”
仇兆鰲註:“《博物誌》:凡水源有硫磺,其泉則溫,故雲陰火若煮。”
唐顧況《送從兄使新羅》詩:“颶風晴汩起,陰火暝潛燒。”
4.喻兩物相撞擊時濺出的物體碎屑。因其狀如迸射之火花而實際上無火,故稱。
宋範成大《愛雪歌》:“長篙斲冰陰火迸,玉版破碎凝不流。”
5.中醫學名詞。指肝腎的虛火。
阅读:147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