邏
簡體邏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邏字筆畫:22畫。
(邏,邏)
luó
ㄌㄨㄛˊ
〔《廣韻》郎佐切,去箇,來。〕
1.巡行;巡察。
《三國誌·吳誌·陸遜傳》:“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,還,遇敵於沔中,鈔邏得扁。”
宋張端義《貴耳集》卷下:“錢穆父尹開封,有店主告有道人獨賃一房……擁爐鑄錢,未半夜,三千成矣,不敢不告。
穆父遣人邏之。”
明何景明《牧犢行》:“牧童牧犢畏虎欺,挽弓邏之不敢離。”
清金和《圍城紀事六詠·警奸》:“邏者見之喜且嘩,侵晨縛送縣令衙。”
2.邏卒;巡行兵。
《魏書·袁翻傳》:“廣開戍邏,多置帥領。”
《新唐書·李密傳》:“密羸行入關,為邏所獲,與支黨護送帝所。”
《宋史·薛向傳》:“向諜知之,主者覺,縱使亡去,向遣邏捕取之。”
清王士禛《孝靖顏先生傳》:“先生左足傷,為邏所得。”
3.遮攔。
宋黃庭堅《演雅》詩:“桑蠶作繭自纏裹,蛛蝥結網工遮邏。”
明田汝成《炎僥紀聞·岑猛》:“華林賊,來亦得,土兵來,死不測。黃狐跳梁白狐立,十家九家邏柴棘。”
4.山溪的邊緣。
唐許渾《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》詩之四:“海虛爭翡翠,溪邏鬥芙蓉。”
5.用同“捋”。參見“邏袖”。
阅读:116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