窘
窘字的筆畫:12畫;
ji·ng
ㄐㄩㄥˇ
〔《廣韻》渠隕切,上軫,群。〕
1.困迫。
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終其永懷,又窘陰雨。”
毛傳:“窘,困也。”
《列子·黃帝》:“商丘開先窘於饑寒。”
《史記·季布欒布列傳》:“項籍使將兵,數窘漢王。”
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窘,困也。”
明王九思《中山狼》:“你有這劍,如何不殺他?交他這等窘你。”
2.窮盡;匱乏。
《後漢書·西羌傳·滇良》:“帝怪一種兩豪,疑其非實,以事詰林(竇林)。
林辭窘,乃偽對曰:‘滇岸即滇吾,隴西語不正耳。’”李賢註:“窘,窮也。”
《新唐書·顧彥暉傳》:“彥暉謀窘,因大略漢、眉、資、簡等州。”
宋王安石《與馬運判書》:“私且度之,京師兵食宜窘,薪芻百穀之價亦必踴。”
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言利之臣》:“民生愈貧,國計亦愈窘。”
3.急。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二:“孟州司法參軍李之才,年三十九,能為古文章,語直意邃,不肆不窘。”參見“窘步”。
4.拘束;局限。
《文選·賈誼〈鵩鳥賦〉》:“愚士繫俗兮,窘若囚拘。”
李善註:“窘,囚拘之貌。”
南朝宋謝靈運《擬魏太子“鄴中集”詩·陳琳》:“單民易周章,窘身就羈勒。”
金王若虛《滹南詩話》卷中:“不窘於題,而要不失其題,如是而已耳。”
元房皞《寄呈嶽陽諸友》詩:“平生喜曠達,為官窘邊幅。”
5.逼窄;狹隘。參見“窘路”、“窘隘”。
6.仍;纍。繼續不斷的意思。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安辯而邪,賜頑以荒,敢行稱亂,窘世薦亡。”
顏師古註:“窘,仍也。”
7.切要。
《素問·靈蘭秘典論》:“窘乎哉,消者瞿瞿,孰知其要!”王冰註:“窘,要也。瞿瞿,勤勤也。人身之要者,道也。”
8.尷尬;難為情。
魯迅《兩地書·致許廣平六十》:“個人的行動,會涉及全校,真是窘極了,我隻得去。”
朱自清《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》:“同時相近的別的船上也似乎有許多眼睛炯炯的向我們船上看著,我真窘了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·題敘》:“老漢低了頭,羞愧難當地走開了。他一時窘得不知道到哪裏去,做什麽。”
9.通“捃”。參見“窘摭”。
阅读:131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