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過拔毛
【成語】:雁過拔毛
【拼音】:yàn guò bá máo
【解釋】:大雁飛過時也能拔下毛來。原形容武藝高超。後比喻人愛占便宜,見有好處就要乘機撈一把。
【出處】: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1回:“話雖如此,他既沒那‘雁過拔毛’的本事,就該悄悄兒走。”
【示例】:那武裝部長是位‘~’的主兒,誰想從他底下去當兵。 ★李存葆《山中,那十九座墳塋》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趁機撈一把
【英文】:spare no effort in taking advantage of what one puts his hand on
(雁過拔毛,雁過拔毛)
1.比喻武藝高強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一回:“他既沒那‘雁過拔毛’的本事,就該悄悄兒走,怎麽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稀爛。”
2.比喻經手辦事便撈點好處。
李存葆《山中,那十九座墳塋》:“村裏明白人清楚,那武裝部長是位‘雁過拔毛’的主兒,誰想從他底下去當兵,不給他送點禮,那是門也沒有。”
《故事會》1980年第1期:“這個小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w6w2wgs.html">小小的火車站,成了雁過拔毛的地方,因而群眾便送他一個外號‘刮地皮’。”
阅读:123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