蠅營狗茍
【成語】:蠅營狗茍
【拼音】:yíng yíng gǒu gǒu
【解釋】:營:謀求;茍:茍且偷生。比喻為了追逐名利,不擇手段,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,象狗一樣的不識羞恥。
【出處】: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蠅營狗茍,驅去復返。”
【示例】:假使是在軍閥統治時代,一個作家要以~的態度,運動做官,運動當議員,那當然是值得反對的事。 ★郭沫若《新文藝的使命》
【近義詞】:禽獸不如
【反義詞】:光明磊落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壞人
【英文】:shamelessly seek personal gain
【成語故事】:唐朝時期,官場十分黑暗,貪汙成風,一級盤剝一級,老百姓對之深惡痛絕,敢怒不敢言。人們把那些貪賄舞弊、爭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稱之為“蠅營”,令人討厭。韓愈也看不慣這種現象,《送窮文》記載“朝悔其行,暮已復然,蠅營狗茍,驅去復返。”
(蠅營狗茍,蠅營狗茍)
1.像蒼蠅一樣到處鑽營,像狗一樣茍且求活。比喻為追求名利,不顧廉恥,不擇手段。
唐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朝悔其行,暮已復然,蠅營狗茍,驅去復還。”
宋沈俶《諧史》:“嗚呼!士方平時,自視霄漢,抵掌大言,以義節自許,一落賊手,則蠅營狗茍,乞一旦之命,或出力而助虐者多矣。”
李大釗《大哀篇》:“此輩蠅營狗茍,坐擁千金,以供其賄買選票者,又果誰之血髓耶?”
2.借指無恥之徒。
清管同《祭檀默齋明府文》:“陷君者誰?蠅營狗茍。”
阅读:177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