稀
稀字的筆畫:12畫;
xī
ㄒ〡
〔《廣韻》香衣切,平微,曉。〕
1.疏,不密。
三國魏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”
晉陶潛《歸園田居》詩之三:“種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”
宋王安石《郊行》詩:“柔桑採盡綠陰稀,蘆箔蠶成密繭肥。”
2.少,不多。
《古詩十九首·西北有高樓》:“不惜歌者苦,但傷知音稀。”
唐杜甫《曲江》詩之二:“酒債尋常行處有,人生七十古來稀。”
唐岑參《送四鎮薛侍禦東歸》詩:“夢去湖山闊,書停隴鴈稀。”
宋王安石《憶昨詩示諸外弟》:“出門信馬向何許,城廓宛然相識稀。”
陳毅《寄友》詩:“風吹雨打露沾衣,晝伏夜行人跡稀。”
3.薄;不濃。
宋蘇軾《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》之二:“火冷餳稀杏粥稠,青裙縞袂餉田頭。”
元陳思濟《漱石亭和段超宗韻》:“風波萬頃一官微,羨殺田家豆粥稀。”
4.很;極。形容程度深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才開了門,隻見一個稀醉的醉漢闖將進來。”稀爛;稀糟。
阅读:134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